消费电子经销商
中国彩电品牌与外资品牌综合实力的较量到底差在哪?
消费电子调查办公室 | 来源:消费电子调查办公室 浏览次数:1053
摘要:

中怡康、奥维云网两大家电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海信电视全渠道销售量、销售额占有率均居中国市场第一,在65寸以上大屏中国电视市场,海信已超越索尼和三星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第一品牌,国内企业创维与TCL紧随其后,同时,TCL2018年以中国市场累计电视销售量已达1039.2万台,同比增长13.4%。中国彩电企业在国内销售态势看似一路领先,但海外市场的销售格局却变化不大。外资品牌三星电子2018年出货数量为3995万台, LG电子和Sony 2018年出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出货量分别也高达2711万台和1154万台;中国企业TCL海外市场大幅度提高,出货量为2785万台,取得骄人成绩,海信作为连续14年占据国内销第一品牌,在海外出货量仅为1677万台还不到三星电子的一半,同时创维、康佳、长虹等中国彩电品牌却被排除在第一梯队的行列。

中怡康、奥维云网两大家电市场监测机构数据显示,2018年海信电视全渠道销售量、销售额占有率均居中国市场第一,在65寸以上大屏中国电视市场,海信已超越索尼和三星成为中国电视市场第一品牌,国内企业创维与TCL紧随其后,同时,TCL2018年以中国市场累计电视销售量已达1039.2万台,同比增长13.4%。中国彩电企业在国内销售态势看似一路领先,但海外市场的销售格局却变化不大。外资品牌三星电子2018年出货数量为3995万台, LG电子和Sony 2018年出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出货量分别也高达2711万台和1154万台;中国企业TCL海外市场大幅度提高,出货量为2785万台,取得骄人成绩,海信作为连续14年占据国内销第一品牌,在海外出货量仅为1677万台还不到三星电子的一半,同时创维、康佳、长虹等中国彩电品牌却被排除在第一梯队的行列。


在中国市场拔得头筹的本土品牌,为何在全球市场却被甩落在后,甚至甩出第一梯队?我认为中国家电企业在综合实力上与外资品牌还存在一些差距。首先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据本土化优势,固有销售模式太过陈旧复杂,禁锢了中国传统彩电企业的思想。但中国彩电市场常年零售额不断下滑,均价不断下降,一直维持在做的多利润少的“不景气“局面,部分彩电企业已进入销售越多,亏损越多的恶性循环状态,这足以说明国内市场目前处于不增长状态,基本盘面已定。而市场需求量主要是由人口和购买力决定,想要再寻求更多机会,那么必定还是要锁定海外市场,释放非发达国家市场平板彩电高增长的机会,无论从全球人口总量还是城市化推进阶段来看,放眼国外市场想象空间将是十分巨大;第二,消费市场进入理性化、品质化消费阶段,中国品牌靠低价博销量,靠数量博利润的红利微乎其微,这就直接导致中国品牌在销售利润上的吃力,部分彩电企业已处于长期亏损状态;第三,硬件基因的不扎实,中国企业制造大国意识根深蒂固,缺芯少屛掣肘了中国企业的技术发展,尽管屏的国产化已经逐步解决,但是芯片还主要依靠进口,这也说明,彩电企业的“心脏”还在受制于人,芯片技术严重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全球规模化的竞争。那么我认为国内彩电企业还是要深耕技术,积极完善产业链,解决芯片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且企业间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实现1+1>2的效果,这样也解决了国内品牌在全球市场集中度低,话语权分散等问题;第四,品牌价值的局限,放眼全球,外资品牌在技术上的影响力被世界认可,消费者的意识还在被外资品牌的技术所折服,短时间内,中国品牌的全球消费市场的认知很难形成一个较高且固定的价值格局。这就给中国品牌敲响警钟,想要在国外开拓疆土,着眼全球发展,那么用产品创新、优质服务和提升全球品牌运营能力来打响品牌的知名度与信任度是必不可少的。第五,拓宽海外渠道才能实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长期发展。在国内,彩电的销售渠道从传统到新兴渠道,从线上到线下,以及广大的代理商、经销商网络,让产品渗透到全国各级市场,在海外,中国品牌目前的销售网络还处于青涩期,打通产品与消费者之前的通道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磨合,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区别对待,因地制宜,才能快速、高效的开拓各国消费市场,反之,企业只能与消费者“隔海相望”。

如何实现国际化,打开海外市场,我认为技术和品牌竞争是关键。从CRT时代,到今天彩电迎来了4K超高清频道、激光电视的技术完善、以及OLED的市场布局,在今年CES展上8K+5G又全面性爆发,都向我们传递着一个讯息:以技术竞争为核心的新格局。技术创新的稍有落后,将会立刻出局,所以对于企业来说,真正的打开全球市场还是具有非常大的挑战,面临的问题也是诸多,但2019年希望国内彩电企业能够不断突破关卡,实现国际化的跨越,才能真正赶超外资企业。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