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电子商会归口管理、智合标准中心(北京之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编制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指南》团体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25年10月10日正式发布并实施。该标准作为“标准化+市场监管”团体标准典型案例在海淀区第56届“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暨第四届标准创新大会上进行展示,并得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海淀区政府、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海淀区知识产权局等官方微信公众号的专题报道。
	
 
《标准》于2024年9月正式立项,在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知识产权局)的支持下,在陈锦川、王迁、宋健等专家顾问的指导下,历经框架研讨会、草案稿研讨会、修订稿研讨会以及数次专家组论证会,于近日完成发布。编制过程中,共计47家起草单位、261位起草人为《标准》编制建言献策,广泛覆盖人工智能与科技研发、互联网与软件服务、移动电子与设备厂商、法律与知识产权服务、特种装备与公共安全、文化娱乐、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以确保《标准》的科学性、规范性与落地性。
	
 
《标准》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应用与合规管理中的关键议题,规定了知识产权合规管理和保护的基本要求,构建了涵盖著作权、专利、标识和商业秘密四大核心领域的获取、应用与风险管理框架,聚焦人工智能场景下责任权属模糊、算法专利判定复杂等突出出问题,以创新规则填补前沿领域空白,突出了系统性、实用性与前瞻性。
《标准》作为国内首部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标准,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不同场景下的主体提供了明确的应用价值:
1、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开发者可依指南明确数据合规、专利保护、商业秘密管理要点,降低侵权风险;
2、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提供者可依指南开展大模型审查、投诉渠道搭建等业务,平衡服务效率与知识产权保护;
3、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使用者可依指南在使用前进行规范的信息确认、在使用中合理有效留痕,厘清合规边界。
《标准》还专门设有知识产权争议处理专章,为各主体提供侵权风险防范、应急措施以及多元维权途径,助力各方主体高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
《标准》作为合规线,为产业全链条创新主体点明合规要点、降低侵权风险;减少小微企业合规探索成本,从而投入更多精力到科研创新。《标准》作为助推器,帮助中小微科创企业快速建立起基本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系,从而高质量创造、高效益运营、高标准保护知识产权。《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指南》团体标准的发布将更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向善向好发展。
接下来,中国电子商会标委会与智合标准中心将依托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深耕积累,以及对新质生产力领域标准创新的持续探索,组织起草区块链知识产权系列标准:
《基于区块链的知识产权存证管理规范》标准,作为国内首部聚焦“全品类IP+全流程存证”的实操标准,覆盖版权、专利、商标全品类IP,以“企业实操”为核心提供存证全流程操作规范以及不同IP类型场景化合规存证指引。
《基于区块链的 NFT 数字藏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标准,作为国内首部NFT数字藏品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覆盖“选链-审查-确权-授权-流转-维权-终止”全流程管理要求,旨在推动NFT数字藏品行业在合规框架下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