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质量报 | 来源:中国质量报 浏览次数:1175
摘要: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其中大部分还是民营企业,这是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业界有一个数字比较形象,即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足见中小企业的重要性。

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其中大部分还是民营企业,这是改善民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业界有一个数字比较形象,即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足见中小企业的重要性。为更好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9部门日前联合印发《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2023—2025年)》(以下简称《专项行动》),通过发挥质量标准品牌的牵引作用,促进中小企业完善管理、提质增效,加快向专精特新迈进。

根据《专项行动》设定的目标,到2025年,我国要新增贯彻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中小企业1万家以上,新增参与标准制定等标准化工作的中小企业1000家以上,新增品牌培育管理体系贯标中小企业2000家以上;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技能型人才1万人以上,新增相关领域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000家以上,形成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优秀标杆300个。

为了完成这个目标,使得中小企业质量标准品牌意识显著增强,综合效能不断提高,质量标准品牌对中小企业生存发展贡献持续加大,有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提出了提升质量标准品牌意识、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推广质量管理数字化、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推动产品质量分级、防控质量风险、增强标准化能力、支持参与标准制定、强化标准的融通发展作用、持续推进贯标达标、完善品牌管理、强化品牌培育、推动开展质量标准品牌价值评估等15项重点任务,重点从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推动中小企业质量升级、标准提档、品牌增效,不断迈向产业链中高端,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企业的主力军,也是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保持恢复态势,预期进一步改善。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3,比去年四季度大幅上升1.3点,升幅为2020年四季度以来最高。一季度末,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的8个分行业指数全面回升,其中,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软件业指数升幅最大。8个分项指数也全面回升,其中,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和效益指数上升最为明显。

但当前中小企业企稳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提升综合实力、科技创新力、产业链配套水平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寿命不高。有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而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

在工信部近日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表示,当前部分中小企业的产品在性能、可靠性、寿命、良品率等方面还存在差距,标准引领作用不足,品牌彰显度不够,往往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专项行动通过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建设,达到精益生产、精细管理、精良品质,形成自身技术和产品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质量是企业生命”“一流企业做标准”“品牌是企业灵魂”,质量标准品牌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尤其如此。由此不难看出,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在质量、标准、品牌方面的短板瓶颈、痛点难点等,9部门联合推出专项行动,其实就是“对症下药”,力求实效。如在质量赋值方面,《专项行动》面向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培训,大力增强中小企业质量意识;引导中小企业建立先进质量管理体系,支持企业开展质量管理能力分级评价,激励企业向卓越质量攀升等。

创新是企业的动力之源、质量是企业的立身之本、管理是企业的生存之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质量和管理。这就需要质量赋值、标准赋值、品牌赋值,通过标准创新、质量提升、品牌管理促进中小企业提质升级,以高标准铸就高质量,用高质量成就名品牌,靠名品牌拥有更高市场占有率,不仅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实现基业长青,更能加速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