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银资讯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京津冀如何携手发力
新京报 |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861
摘要:

短短三年间,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已从最初的两百多家扩大到四千余家,其中京津冀地区企业占据将近六百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与各地的重视和扶持分不开。

短短三年间,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队伍已从最初的两百多家扩大到四千余家,其中京津冀地区企业占据将近六百家。专精特新企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与各地的重视和扶持分不开。

近几个月来,《北京市关于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天津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作方案》、《河北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若干措施》等陆续推出,各地从财税、融资、创新平台、专利保护等方面入手,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

产业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上升、合力推进的过程,想要促进专精特新企业不断加强核心竞争力,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相应的政策支持也很重要。

那么,有关方面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可从哪些角度完善和优化?

发挥地域优势促进区域协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首都核心功能优化提升,人口产业集聚显现,区域空间格局逐步完善。

就产业分工而言,北京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科研能力以及各种资源的管理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姚永玲表示,北京地区更适合基础研究,以及为基础研究服务的科技服务领域进行拓展。因此,京津冀地区的专精特新企业,在依托北京地区的战略性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战略性的应用,以及与部分央企资源的对接方面,具有地理优势。

然而,目前京津冀地区还存在区域生产能力与科研能力不匹配、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低的问题。就此,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志起认为,河北、天津地区可成立若干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争取成立区域政策性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在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上与企业联合攻关。

河北是承接京津两地产业的主阵地,衡水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崔人元向新京智库介绍,河北应以唐山曹妃甸新区、沧州沿海地区和张承地区为战略功能区,以沿海线、沿京广线、沿京九线和沿张承线协同发展产业带为支撑,打造大空间尺度的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避免产业发展的低端锁定和路径依赖。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长聘教授吴金希对新京智库说,以河北钢铁产业为例,现阶段就可从传统的 “低价”、“量大”的发展道路转向,专攻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特种钢材。后者不仅更加低碳环保,也能进一步拉动地区GDP,并且改善我国在该领域的进口依赖态势。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发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提出,天津坐拥国际枢纽港口,凭借其厚实的经济基础及仓储物流发展优势,应蓄力在本地打造京津冀地区仓储物流中心。此外,天津应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重点文化项目,培育一批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鼓励和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发展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协同,涉及区域经济运行的方方面面,需要政府部门、市场部门共同努力。部分企业向新京智库表示,有关方面若能针对具体领域的产品和市场需求,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支持政策,则能够进一步帮助企业扩大优势、自主创新。具体来看,这些建议主要集中在评价体系、市场环境、人才吸引、企业融资等方面。

在补贴、融资方面精准考察施策

通过培育和发展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实现国家经济的腾飞,是很多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成长路径。德国企业家赫尔曼·西蒙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隐形冠军”这一概念来描述一类企业:它们往往体量不大,属于中小型公司,但是因为具有核心技术而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有率排名数一数二。据其统计,全球2763家“隐形冠军”企业中,德国企业数量占1307家,份额将近一半。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群的成功,与相关部门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资助紧密相关。北京冠群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秦俊峰向新京智库介绍他对德国制造业的考察心得,他提出,德国实施资助扶持使用的后评价体系值得我们参考。

“如果经评测,某个企业、某项产品在市场转化率、销售收入等指标上达到了设定标准,或者其关键技术填补国内的空白,属于国际先进水平,那么(有关部门)就补贴和扶持你。”他认为,这种经过市场检验的后评价体系更能帮助企业完成知识成果化、成果产业化进程,也能避免一些因为项目前期“纸上谈兵”没能落地,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

此外,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智库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往往具有前期研发投入大,固定资产投入少、纳税少的特点。因此,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扶持时,可以针对这些特点,对以前普遍以固定资产投入作为扶持基础的设定加以改进,增加对研发投入等内容的考察权重,从而更有效地扶持相关企业。

政府对企业获取资金方面的支持,除了有关部门直接提供资助和补贴以外,还能够通过助力企业融资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资金流。在疫情背景下,部分企业仍反映存在一定融资困难。专精特新企业作为创新驱动的中小型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非常敏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精准施策,在贷款授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就此,崔人元提出,有关部门要积极运用金融市场和手段,设立产业基金,采用风险投资和上市退出机制等办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制造业快速优质成长。

降门槛,加资质,让市场准入更通畅

“专精特新”代表了政府对于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前景的认可,也代表了从中央到地方对于产业发展的战略导向。不过,部分企业对新京智库表示,目前来看,它的影响力尚未在市场部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由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一认证开展时间还不算长,这一称号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推广效应还有挖掘的空间。

不少企业表示,希望能够加大有关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各界更加重视和认可专精特新企业代表的荣誉和竞争优势,在业界形成更广泛的支持合力。

就进入市场这一环节,位于河北的汇中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新京智库表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作为国家、地方对企业的一种认可和荣誉,希望在进入市场时,比如面对一些大型项目,专精特新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通过政策导流等方式,在项目招标过程中更明确地表现出来。北京冠群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希望专精特新企业能有更多直面受众和客户的机会,降低一些市场准入的门槛。

政策扶持,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吸引人才

企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尤其如此。

近年来,北京地区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有关方面已做出相关政策调整。然而,据反馈,这些政策对于体量较小的专精特新企业目前起到的效果尚不明显。

除了应届毕业生以外,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对于技术骨干、高管等人才的需求也很大,希望有关部门加大对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人才引进扶持力度,在落户名额、落户积分方面给予倾斜,增强相关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河北和天津在人才政策方面也大有可为。李志起表示,京津冀三地众多的中小城市(区域中心)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条件的差异化,来培育和发展不同的专精特新种子选手企业,而且要为此提供更加优质的“软环境”,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优秀企业来落地和扎根。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定会形成一个整体的协同效应,但它可能需要一个过程。” 秦俊峰表示,疫情对国内外经济造成显著的影响和挑战,复杂的国际环境对世界经济,尤其是国内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这些负面因素对于国内制造业、尤其是需要众多产业配套对接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行业的冲击是客观存在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秦俊峰对新京智库总结道。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