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山西银保监局获悉,今年以来,山西省银行业、保险业持续加大对新市民金融供给,着力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汇报沟通,推动政府发挥引导作用。一是主动汇报协调。就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向省市政府领导汇报沟通,在出台配套措施、风险分担机制、信息共享等方面充分探讨。二是结合地方部署。结合山西省委省政府市场主体倍增工作部署,将金融支持保障市场主体倍增的工作要求和举措落脚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中,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举措落地见效。三是形成政策合力。山西省政府近期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对高校毕业生个人创业、创办小微企业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额度的创业担保贷款。
突出监管引领,推动普惠金融聚焦新市民需求。一是出台政策拓宽普惠金融覆盖面。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嵌入普惠金融工作中,统筹谋划,协同发力。聚焦以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无证照小摊贩为代表的新市民群体,联合省内六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个体经济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引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对个体经济主体的金融服务增量、扩面。二是强化机制建设激发内生动力。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切实发挥监管“指挥棒”作用,引导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三是深入走访调查解决服务堵点。通过新市民金融服务调研,发现由于统计口径、身份识别等原因,对不持证照的个体经营者的贷款难以执行优惠信贷政策,我局正着手推动解决。
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新市民安居创业。一是聚焦住房需求。鼓励银行机构支持住房租赁信贷需求,增加长租房供给,满足新市民合理购房信贷需求。二是聚焦创业就业。推动银行机构与山西省就业服务局、山西省融资再担保集团合作,加强对新市民群体创业的信贷支持。截至2022年2月末,全省创业担保贷款余额为34.16亿元,较年初增长13%。三是聚焦医疗保障。助力大病保险实现扩面提标,保证新市民享有同等权利,实现“愿保尽保”,保障水平居全国前列。
加强信息共享,推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一方面是助推平台建设夯基础。推动支持太原地方征信平台升级为省级征信平台,建设完善“信通三晋”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发挥“征信支撑+融资撮合”作用。另一方面是深化科技赋能强手段。推动银行深化对新市民信用信息数据应用能力。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