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省检察院一级高级检察官常本勇指导随州企业合规案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设
腾讯网 | 来源:腾讯网 浏览次数:1556
摘要:

近日,为积极备战高检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落实王守安检察长“强队伍、重基层、用科技”的工作部署,随州市院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企业合规案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讨会,邀请省检察院一级高级检察官常本勇及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指导。

近日,为积极备战高检院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落实王守安检察长“强队伍、重基层、用科技”的工作部署,随州市院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形式,组织召开企业合规案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研讨会,邀请省检察院一级高级检察官常本勇及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专家教授进行现场指导。

“对行政执法机关不依法移送犯罪线索、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等情形的监督,也要写入大数据模型。”

“建议在模型中强化对企业合规办案的实体审查,构建程序审查、实体审查相得益彰的监督格局。”

“在第三方组织人员选任是否符合规定的智能提示规则中,建议增加第三方组织人员名单的确定和备案情况,以及作风、廉洁情况。”

在听取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魏从平介绍企业合规案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设计的思路和依据,华宇公司现场演示该模型运行情况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戚建刚,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社会学院教授李明,随州市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管委会办公室合规考察评审中心负责人涂明扬立足监督办案的角度,纷纷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意见建议。

随着话题的展开,研讨会在法律监督、大数据运用等多个角度引起了现场专家的论证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思维共振。

“模型对企业合规办案各业务流程监督的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逻辑不严谨之处,如对第三方人员选人不当的监督不够周全,对起诉不当的监督部分陷入了循环论证。”“模型充分考虑了数据的对撞,但是数据挖掘功能还需进一步完善。”省检察院第四检察部检察官曹辉、技术信息处副处长陈炯先后提出意见。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永坚对智能监督进行了深入指导:“要强化智能监控预警功能设计,重点加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深入开展智能监督的学习训练,更好实现企业合规办案全过程智能监督。”

大数据和智能化的话题迅速引起了现场热烈讨论,戚建刚教授继续发言,“数据库如何建立?该模型集合了多个数据库进行了数据共享,是否可以使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分布式存储?”

他的发言也引起了武汉理工大学法学社会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牧的关注,他和盘托出了自己的深思熟虑:“建议建立独立、完整、系统的数据库,强化模型的数据实时挖掘、数据抓取错误时人工审核介入等功能。还要加强对办案效果、社会效果的智能评估,更好发挥大数据法律监督作用。”

研讨逐步深化,思维热烈碰撞。与会专家纷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从如何做好上下衔接、突出特色、兼顾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出发,对该模型的监督功能、技术实现、智慧运用提供了有力指导。

省检察院一级高级检察官常本勇对随州检察机关企业合规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设计工作及本次研讨效果给予了充分肯定。

常本勇指出:

本次研讨聚焦两个问题,一是进一步明确该模型监督案件范围,二是进一步完善对企业合规办案程序的智慧监督及发现问题的处理办法。

常本勇要求:

随州检察机关要在五个方面继续深化该大数据监督模型的探索。

一是继续探索拓展监督案件范围,通过数据碰撞全面挖掘以罚代刑等案件线索。

二是继续探索对合规办案的全程监督,在规则设置上纳入相关各家执法、司法机关办案过程,确保“真合规”“真整改”。

三是继续探索大数据的智慧运用,解决传统办案方法解决不了的问题,体现大数据的价值。

四是继续探索该模型与智慧公诉等平台的融合,实现多个智慧平台网络融通、数据共享、功能整合。

五是继续探索文档设计的完善和规范,更好落实高检院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建设工作的要求。

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江波主持研讨会,要求随州检察机关认真学习吸收研讨会精神,切实抓好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工作,在数字化发展中展现随州检察作为,为全省检察机关争光添彩。

据悉,今年2月,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大数据技术在法律监督中的应用,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在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

市检察院高度重视,陈江波检察长靠前指挥,强调要以随州正在进行的政法业务协同试点为抓手,用好数据融通共享的机遇,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做深做实。

全市检察机关经积极探索,向省检察院提交了7份监督模型设计文档,其中,企业合规案件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基于随州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实际需要,对企业合规办案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努力提升改革试点的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