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赋能新时代 2022江岸首场科技成果转化签约活动举行
3月28日下午,由武汉市江岸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主办,武汉市工科院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承办,武汉市工科众智创业服务有限公司、武汉市工科融智创业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2022年“人工智能 赋能新时代”江岸区首场科技成果转化签约活动在武汉市工科院科创空间举行。
江岸区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局长徐燕青,副局长朱伟山,武汉市工科院科技管理处副处长宋丹,武汉市工科院孵化器董事长周婷竹等出席活动。
“近年来,武汉市工科院面向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打造武汉市工科院科技企业孵化器、工科院科创空间双国家级双创平台,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三十余家,转化高新技术成果近百项,是辖区致力于应用性、共用性、前瞻性技术研究的综合性高水平科研院所。”朱伟山致辞表示,江岸区科经局作为辖区科技工作的主管部门,将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力度,依托区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辖区科技企业,通过项目支撑、平台搭建以及专业化服务等多种举措,当好“科技红娘”。
当天,来自武汉塞伯坦机器人有限公司、武汉绿华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武汉臻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科教云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在现场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签约,总额达280万元。数字孪生3D可视化平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系统、三维地理信息平台、一种基于教育中台新基建的创新性科技云平台、“益邻邻”社区服务平台、以鱼菜共生为主体的数字化现代农业平台等6大项目先后进行路演。
据悉,本次活动以“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围绕数字孪生、三维地理信息、数字化等方面进行路演交流,旨在让企业与科技携手,不断拓展“政产学研”融合发展通道,集聚创新资源,拢聚创新成果,不断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活力和转化效率,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落地,推动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直击》
养鱼不换水 种菜不施肥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实现蔬菜无土栽培,这些是不是听着很神奇?在2022江岸区首场科技成果转化签约活动的路演环节,由武汉乐川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以鱼菜共生为主体的数字化现代农业平台”项目颇受评委老师青睐,获得本次活动的最具创新奖。
“我们是湖北第一家做鱼菜共生数字化现代农业平台的,把水产养殖与水培种植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生态设计,达到科学共生。”该公司生产运营总监肖肖介绍,在整个流程中,系统先将鱼粪收集起来,再使用微生物对鱼粪进行分解,形成植物可吸收的氮磷钾等溶于水的元素,经过处理的水流经种植床,让植物吸收养分、净化水质,最后将净化的水流回到鱼池,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因为系统需要微生物分解鱼粪,所以养鱼不能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同样的系统里有鱼,不能使用农药化肥,因此鱼菜共生是一套自证清白的、0污染、0排放的封闭绿色生态循环系。”肖肖说。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乡村已经成为新的创业赛道。提及创业的初心,肖肖表示乡村振兴不能只做村貌改造,也不是只有农业领域的专家才能出力。
“我和公司创业伙伴都不是学农的,从2016年开始着手研究现代农业,当时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力量,为乡村带来新变化。”肖肖说。
六年来,大家为了同一个梦努力,合伙人左乐前期专门去澳大利亚进修鱼菜共生的相关技术,自主研发小型鱼菜共生系统及商业大棚鱼菜共生系统,储备相关专利20余项,另一个合伙人鲁川则专注于渠道开发及项目洽谈,机械专业出身的自己则负责产品开发、生产管理及数据处理。肖肖介绍,目前公司东西湖有个占地1600平米的鱼菜共生研究大棚,在蔡甸群力村有一个现代数字农业示范园区,可年产鱼22万斤、蔬菜50万斤以上,另外根据鱼菜共生原理,也开发出河道湖泊的生态水处理方案等,并在吴家山四小建立了一个小型的鱼菜共生系统,接下来也将在科普教育建设方面出一份力。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