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记者从市公管局获悉,我市近日发布《2022年首批招标投标优化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以下简称《提升举措》),旨在打造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一流营商环境,切实提高交易透明度,保障市场主体知情权,让公共资源交易始终在阳光下运行。
试行诚信企业减免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
招标投标活动中,投标企业往往需要缴纳投标保证金,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投标企业资金周转带来较大负担。
为此,《提升举措》提出,我市将试行诚信企业减免政府投资项目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凡是纳入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且结果为最高等级的各类投标企业,在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中,可减免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并鼓励招标人对承诺应用“三首”(即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等产品的企业,逐步减免、取消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等各类工程担保。
探索“靶向监管”新模式
打造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监管必不可少。
《提升举措》提出,我市将在电子监管系统中增加项目合同状态信息智能化查询和预警功能,形成闭环管理,解决交易合同签订、公开、备案不及时问题。
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化应用效能,加快推进智慧监管。深度挖掘、精准提炼可量化的业务监管点和预警点,将项目的标前、招、投、开、评、定、标后“七环节”实现可见、可管、可控、可追溯、可扩展的“五可”监管,建立画像中心、主体分析、评分解码、数字见证等多维度管理机制,探索“靶向监管”新模式。
在交易系统中建立交易参与度、交易竞争度、市场集中度、市场开放度等指标,探索打造“数助决策”名片;对投标人的主体关系、关键指标雷同、投标价格、异常人员、异常流程等指标进行分析,精准打击围串标违法违规行为;运用数据模型杜绝评标专家评审走样或者畸高畸低倾向性打分;监管部门通过智慧监管系统进行调查、核实、处理,最终通过综合运用行政处罚、信用惩戒、刑事打击等举措,持续整治违法违规行为。
探索实施“区块链+招标投标”
近年来,市公管局打破空间地域限制,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有效促进地区间专家等资源共享,推进构建区域综合性市场。2021年,共开展远程异地项目466个。其中,与长三角地区中的17个城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88个。
根据《提升举措》,未来我市将探索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应用,保障数据可追溯、交易信息可共享、监管部门可跟踪。在持续推进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基础上,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重点推进和江浙沪深等地远程异地评标工作。
此外,我市还将把电子招投标系统与省电子营业执照管理系统、电子印章管理系统进行对接联调,推进电子证照、电子签章在招标投标领域全面应用和互通互认。(赵俊松)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