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广发银行汕头分行:数学化转型助推经营模式创新
南方Plus | 来源: 南方Plus 浏览次数:1092
摘要: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奖名单上,广发银行三大项目“外汇及贵金属量化做市与交易”“数据价值循环体系建设”“小红花数字幼教”在列。

近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奖名单上,广发银行三大项目“外汇及贵金属量化做市与交易”“数据价值循环体系建设”“小红花数字幼教”在列。据广发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中国人寿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积极服务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努力抢抓数字化转型风口,大力建设综合化、智能化、生态化“数字广发”,在零售信贷业务等多领域一体化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形成了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经营模式创新点。

▍数字化转型推动精细化管理

广发银行荣获的金融科技发展奖,源于银行科技发展奖,是我国金融业唯一的部级奖项,旨在挖掘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反映行业机构的科技创新应用能力。

据介绍,广发银行“外汇及贵金属量化做市与交易”项目,通过搭建做市及交易决策支持平台,实时抓取交易市场数据波动信号及经济指标分析数据,结合交易策略模式输出交易信号,实现做市报价及交易的智能化处理、金融市场交易的智能化决策。该项目成功达到省时降本提质、显着提升交易效率的目标。

“数据价值循环体系建设”项目则依托数据中台建设和数据运营机制,构建数据价值循环体系,建立“看、用、评、治”的闭环运作模式,不断优化“全、快、易、准”的数据服务能力,同时以科技业务融合机制为依托,有机整合数据平台工具,全面推进数据赋能业务发展促进业务营销及风险管控数字化、经营管理精细化。

“小红花数字幼教”项目为幼教行业量身打造集金融、软硬件及运营服务一体化的金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在全行超22家分行落地开花,协助幼教行业实现数字化管理和无接触抗疫,服务数万名师生,荣获行内外奖项5项,获软件着作权2项、注册商标5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获得社会各界良好反响。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赋能是广发银行“两大发展动能”之一,该行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近两年IT投入预算复合增长率超过30%,预算执行率逐年提升。该行成立研发中心直属机构,实行“自有技术、自有平台、自有队伍”,不断扩充队伍规模,持续提高自主可控能力;深化科技业务融合,推行敏捷开发模式,建立总行业务部门ITBP驻场机制,加强科技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分行融合机制,大力提高对分行科技赋能;建立支行网点驻点机制,支持分行业务发展与创新。

2021年,广发银行推出手机银行7.0版本、发现精彩6.0版本、企业微信1.0版本,云店开店超万家,创新“云柜员”服务模式,业务量占比提升至37%,移动金融服务生态更加丰富;完成11.6万项数据分析,数据价值充分发挥;推出数字工会、数字物业、数字养老等金融解决方案,科技赋能优势不断释放。

▍因地制宜 助推“智慧城市”发展

自总行全面推广创新产品及服务以来,广发银行汕头分行结合当地实际,不断深化科技赋能,推进创新产品、服务在分行的落地。该行率先在系统内落地首个物业钱包项目,将数字化物业金融服务平台融入联泰物业社区,满足逾2万名业主物业费预存代缴、在线消费、交通出行等多元化的生活场景需求,同时为业主提供贷款申请服务、饭票专属福利等服务,在协助推进社区实现信息化、数据化管理的同时,为更多的业务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广发银行汕头分行全力打造“金融+场景”的“智慧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汕头市珠池医院、普宁华侨医院等“智慧医院”项目,助力医院构建智能终端,提升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普宁市第二中学“智慧校园”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深入校园、农村、企业、社区普及推广,使“云闪付”账户管理、查询、消费等主要功能“画像”深入民心,并通过领券满减、支付立减等多重优惠活动,助力刺激消费和当地经济复苏。

该行积极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举全行之力推广第三代社会保障卡,推出社保卡实时制卡机升级版,实现发卡银行系统与社保系统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客户申请办理社保卡时系统同步完成卡片激活,满足客户快速制卡需求,并为客户提供多样增值服务。

同时,广发银行汕头分行顺应互联网时代浪潮,突破实体店面经营点的限制,开启客户经理“云店”模式,全辖理财经理拥有“金融+非金融”为一体的个性化工作室,实现线上“自助经营、精准服务”,实现客户服务全天候无缝对接,有效满足群众对金融服务线上化、移动化的需求,自2020年11月底推广以来,全行客户经理云店访问总量近31万次,云店访客业务交易笔数2.2万笔,成交总金额近33万元。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