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易蓉 通讯员/欧阳理文
2月7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国投集团下属子公司株洲国投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智城公司)便拔得“头彩”,成功中标“湖南省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
“电力大数据+生态环境监管”平台的模式是株洲首创,先后入选“湖南基层改革探索100例”名单、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优秀案例,获评全国电力系统电力大数据优秀应用创新成果奖等荣誉。
如今,这一“株洲模式”将走向全省,成为我市数字产业“墙外开花”的又一硕果。
生态环境监管存“碎片化”“突击式”等现象
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对株洲而言,既为形势所迫,也是发展所需。
有人算了这样一笔账——
株洲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共有各类市场主体31.3万户,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排污重点企业共5751个,不少企业习惯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想方设法逃避主体责任,与生态环境部门“躲猫猫”“打游击”。
与此同时,按编制规定,全市环保执法人员实际仅130人,平均每人每天负责监管92.3平方公里、2408户市场主体、44.2个排污重点企业,靠传统“人海”战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便推行环保在线监管,也因每套在线监测设备成本要15万元至30万元,企业投入太大,而无法实现全覆盖。截至2020年,全市仅有75个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约占污染源监测总数的千分之一,生态环境监管难免存在“碎片化”“突击式”“马后炮”等现象。这不仅是株洲的难题,也是全国性难题。
株洲创新性地让大数据来“管”
创新性地让大数据来“管”,一套“株洲模式”已然探索成型。
2017年10月,株洲在全省率先建设“互联网+”技术监控污染物治理设施项目,并持续迭代升级。
2021年初,株洲以智慧株洲平台为核心,对接省电力大数据平台,集成“互联网+”环保设施监控、生态环境移动执法、市长热线督办等平台,推出“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平台4.0版本,形成一套实现线上线下联动预警、现场精准执法和热线督办等功能,领跑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数据环境监管解决方案。
全省推广,9400多家企业将纳入监管平台
“株洲模式”一小步,示范全省一大步。
2022年,随着国投智城公司成功中标“湖南省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建设项目,这一模式正式从株洲走向全省。
“湖南省生态环境+电力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将通过建立每日预警、实时预警、超前预警等13个数据模型,对各种类型生产企业的排污与治污情况进行大数据监测和智能分析,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上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对治污设备用电数据实时24小时监测,一旦其与生产设备用电特征不匹配即自动预警,让监控主站真正成为在线监测企业环保设备运行的“千里眼、顺风耳”,让全省环境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便捷。
国投智城公司负责人表示,根据计划,全省14个市州及其所属的各区县的9480家企业将纳入该监管平台,预计年底搭建完成。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