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陈彬:《会计信息发展规划》我国大数据体系建设重要的闭环工程
财智无界 | 来源:财智无界 浏览次数:1456
摘要:

不可否认,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变革与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手段和基础性工程。

不可否认,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变革与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手段和基础性工程。

从1979年,财政部支持长春一汽开展会计电算化开始,到2022年初财政部印发的《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的通知,这40多年间,会计管理从电算化、信息化,发展到现在的数字化、智能化,一步步走来见证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见证了会计工作不断转变思想、创新管理模式、探索新技术应用的过程。

会计数据标准体系是会计数字化、智能化开展的前提

在会计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道路上,国家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国家始终重视会计数据的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此项建设的意义寓意何为?对此,深圳会计行业专家库专家、高级会计师陈彬认为:

法国蒙彼利埃高等商学院工商管理博士(DBA)

暨南大学审计、会计、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指导教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MPAcc会计硕士校外实践导师

北京化工大学MPAcc会计硕士校外实践导师

深圳市会计行业专家库专家

高级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内控风险管理师

美国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SIFM,澳大利亚公共会计师协会资深会员FIPA及特聘讲师

英国财务管理师资深会员FFA,英国国际会计师AAIA,拥有29年的财税实务经验。

在此次《规划》中,指导思想已经描绘得很清楚了。国家管理层已经明确意识到,推进会计数据治理能力的关键点在于会计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当下,会计数据体系基于《会计准则》,但现有会计软件是由不同企业建立起的“大同小异”的不同体系,在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以及共享利用等诸多方面存在数据“割裂”的情况。

如果不统一数据标准以及格式,国家很难推进数据的统筹管理、应用、运算及有效监控,“大服务、大管理”的理念将难以落地实现。因此,国家需要大力推进会计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推动会计数据治理能力建设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

会计数据标准体系:大数据链条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陈彬老师认为:加快建立会计数据标准体系,推动会计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是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一个重要配套及闭环环节。

这些年来,国家始终在大力推进财政票据系统电子化。例如:全面电子发票、铁路客票、航空机票行程单、银行回执单、对账单等等电子化进程,共同构建起了企业外部凭证的合法性、规范性及数据库形式。建立会计数据标准体系,统一规范了企业内部自制凭证及数据库,通过里外配合达到“大服务、大管理”的效果。

加之,2021年国家推行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增值税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试点工作的通知》,将会计凭证与国家大数据库有效地连接起来,使得对国家大数据的统筹管理、应用、运算、监管有了依着的载体。

可以说,加快建立会计数据标准体系,推动会计数据治理能力建设,是我国大数据战略体系的重要配套工程以及关键闭环,会计数据标准体系填补上了大数据链条最后一块“拼图”。

标准制定离不开三方企业支持

关于《规划》中提出的,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软件功能规范,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机制。对于规范化工程中应优先注意什么,陈彬老师表示:

规范化过程中应首先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规范细则,国家应召集诸如易快报、SAP、Oracle等主要的财务软件管理公司,以“求同存异”的理念,配合财政部制订规范标准。只有标准统一了,后续开展的大数据统筹管理、应用、运算、监管才能更好落地执行。

促进业财融合对企业和国家是微宏双观皆共赢

《规划》中还提及要深入推进企业业财融合,拓展会计职能。对于中央为何也关注起业财融合战略,陈彬老师有着自己的看法:

中央在考虑业财融合出发点上和企业有着本质不同。企业考虑业财融合战略,主要是通过财务帮助业务提升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健康发展;而中央关注业财融合,深入推动单位业财融合和会计职能拓展,更多是基于社会管理职能与财政功能需要。

通过推动企业业财融合和会计职能拓展,既能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又能使得数据口径统一、可统计、可分析、可管理、可监控。在促进企业增强管理能力、提振企业效益的同时,促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更为重要的是,推动企业业财融合和会计职能拓展,能够带动消费、促进就业,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财政收入增加,最终达到微观宏观共赢的局面。

迎接会计管理数字化转型,企业和财务人要共成长

当谈到应对会计管理数字化转型时,广大财务人员和企业应该如何做好应对时,陈彬老师告诉《财智无界》:

推进会计管理数字化转型,企业和财务人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改变。企业要主动加入到会计管理数字化转型的队伍中,利用财务管理数字化,从主观上积极应对,主动谋求作为,加速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帮助财务建立良好的业财融合环境,规范统一利用好财务数据,让企业效益实实在在得到提升,帮助企业驶上良性发展道路。

此外,企业还要主动帮助财务人员成长,提升综合素质,在时间及经费允许的情况下,给予员工实质帮助,让财务人与企业共成长同进步。

广大财务人员在迎接会计管理数字化转型时,不仅要持续补充财务知识,学习财务系统使用方法,更要拓展自我知识层面,在广度和深度上展示自我价值,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会计信息互通共享要循序渐进开展

财务共享中心是企业财务建设的一大方向之一,在此次《规划》中提出了要“探索建立共享平台和协同机制”,但问及与财务共享中心有何关联时,陈彬老师认为:

财务共享中心与“共享平台合作机制”间还是有很大差别的,两者是微观与宏观(相对)、个体与集体间的差别。

财务共享中心是大型企业内部独有的财务中心,是微观意义,并不与外界有必然关联性。而“共享平台”更多是公共平台、公共资源,联系广泛,联系千万企业及个体,正由于“共享平台”的公共性才有了“协同机制”的必要性。

陈彬老师表示,会计信息互通共享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推进会计信息互通共享重点在于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只有规范统一,才有信息共享的可能性。

广大系统服务商应在规则统一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升级系统,预留数据接口,预设数据输入、输出、云应用的统一接驳口及应用共享空间,自觉纳入国家大数据体系,共同为“大服务、大管理”担当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写在最后:

可以说,《会计信息发展规划》的出台,以信息化支撑会计职能拓展,以数字化为发展突破口,以标准化为基础的方针战略,全面部署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

通过引导会计信息数据标准、人才梯队建设、相关管理及信息系统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了会计数字化转型工程,帮助构建起符合时代要求的会计信息化发展体系。

对于企业来说,在《会计信息发展规划》的指引下要主动迎接数字化带来的转变,积极谋求完成数字化转型。对广大财务工作者而言,更要不断扩充自己,提升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自我价值。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