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上汽大众全面向用户靠拢 打造全新零售模式
经销商供稿 | 来源:经销商供稿 浏览次数:1292
摘要:

回顾2021年,上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众多新产品,包括纯电动车的ID家族,以及燃油车的新途观家族、新帕萨特家族等等。

回顾2021年,上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众多新产品,包括纯电动车的ID家族,以及燃油车的新途观家族、新帕萨特家族等等。这些产品的综合实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新产品迅速获得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作为中国汽车市场历史最悠久的合资汽车品牌,上汽大众仍然坚持了“用户至上”的理念。并在此之上延伸出了全新的代理制零售模式,同时建造了ID.Store(X)新能源城市展厅。这样的变化不仅更贴合了年轻用户的购车习惯,也为上汽大众品牌注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想以年轻人为中心变革,就要更懂年轻人的内心

上汽大众在2021年的工作几乎有一大部分都是围绕电气化展开,因此ID.家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汽大众在去年除了带来了ID.4X、ID.6X、ID.3这三款新产品之外,还将线上与线下的零售模式进行了融合,打造了ID.家族专属的代理制零售模式。

如果用户想要购买ID.家族的车型,只需要在线上进行选配、订车等流程。得益于ID.家族全国统一指导价的特点,用户也免去了四处比价的烦恼。当订车完成,用户就可以去代理商处进行试驾体验、新品介绍、提车等服务。由于代理商没有了库存压力,也可以分出更多的精力为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在线上购车的思路,非常符合现代年轻人网络购物的习惯。目前,ID.家族的代理商数量已经达到了757家,基本覆盖了一、二、三线城市。随着ID.家族的产品矩阵逐渐成型,全国代理商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多。

那么,上汽大众优化过后的用户体验只体现在潜在消费者上了吗?当然不是,为了将ID.家族推广给更多的年轻用户,上汽大众还在各大城市的繁华商圈建造了ID.Store(X)新能源城市展厅。

相比于传统经销商,ID.Store(X)新能源城市展厅更注重消费者对于新车的了解和体验,而不是销售。展厅内部的设施也明显更加智能、更具科技感,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因此,现在各地的ID.Store(X)新能源城市展厅已经成为了潮流男女和网红人士的打卡胜地。

目前,已经有50多家ID.Store(X)新能源城市展厅进入了各大城市的核心商圈。在2022年,上汽大众预计还将打造300家ID.Store(X)新能源城市展厅,将ID.家族的产品推广给更多的年轻消费者。

想要以年轻人为中心进行变革,就要读懂年轻人的内心。从结果上看,上汽大众确实把控了年轻消费者的喜好,并在零售模式上打造出了全新的体验。

●以用户为主导的产品形态,不止是年轻化

如果将上汽大众“用户至上”的理念下放到产品层面,我们仍然能从很多方面体会到上汽大众的坚持。以ID.4X为例,这不仅是上汽大众ID.家族的第一款车,也是首款拿到中保研评测四大指数最高分的车型。

事实上,在去年9月,海外版的ID.4就获得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TOP SAFETY PICK+的最高安全评级,新车对于安全性的重视早已凌驾于所有科技配置之上。

在电气化的推进上,上汽大众十分注重产品的品质,一如它在燃油车领域的造车理念。上汽大众并没有为ID.家族采用一些华而不实的配置,而是重点发力质量、品质、可靠性等产品力,致力于为消费者打造纯电动车的安心之选、放心之选。

与此同时,ID.家族的产品形态也在极力贴合年轻用户的喜好,包括圆润的外观设计、简洁有科技感的内饰等等。在所有的配置中,IQ-Light智能大灯和AR-HUD备受瞩目,它们构成了ID.家族的鲜明特征,也让新车里里外外都更具辨识度。

年轻化确实是ID.家族的核心设计理念,却不是唯一的指标。在产品形态上,上汽大众也很注重易用性和实用性,毕竟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事实上,这一点也体现在了燃油车领域。在2021年,上汽大众推出了10多款焕然一新的产品,新车除了在外观设计上有所变化,在内饰的人机交互上也提升明显。以新途观家族为例,新车采用了大量的科技化、智能化配置,用户操作更加简洁、流畅,同时很符合上汽大众数字化的发展趋势。

由此可见,上汽大众的电气化与年轻化相辅相成,它们最终都是为了给予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无论是在用车环节还是购车环节。随着代理制销售模式的持续推进,上汽大众将再度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实现真正的直联用户。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