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特供暗藏猫腻,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不仅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也会影响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甚至影响电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在投诉平台搜索“电商特供”“电商专供”,便会发现质量问题层出不穷:从直播间买入的皮鞋易开胶、鞋底易开裂;在线上自营店订购的婴儿纸尿裤透气性差,导致孩子起皮疹;官方网店的衬衫材质薄、不耐穿等,一些电商特供产品失去原有优势,与质量低劣画上等号。(据1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较于在线下实体店购物,网购同类同款产品价格更优惠显而易见,这也是近年来网购消费备受青睐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基于对价格优势的考量,电商平台或网店会同厂家推出电商专供营销模式,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不过,透过消费者的现实体验却不难发现,一些电商显然是把“特供”当成了倾销劣质产品的噱头,不少电商特供产品的品质难以保障:有的企业在降低产品售价的同时,却在某些零部件上做手脚,比如冰箱的发泡层厚度薄一些、面板使用的钢板质量差一些、机器的电源线短一些等,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电商特供暗藏猫腻,是一场没有赢家的零和博弈。首先,消费者毫无疑问是输家。本是冲着低价而去,不成想商品质量被打了折扣,不仅严重影响了消费体验,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还可能危害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其次,企业看似从中渔利,但最终损害的还是自身的品牌形象。消费者在上当受骗后,势必对企业的信誉度和美誉度产生负面评价,从而拒绝继续购买相关产品。以电商特供的名义宣传销售伪劣产品,无疑是触犯了相关法律法规。最后,也会让电商平台“躺枪”。一些上当的消费者会怀疑是企业和电商平台合伙,进而对网购“用脚投票”,影响电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于消费者而言,无论采取怎样的购物方式,其对所购产品货真价实的诉求都永远是第一位的,即使“淘”到再便宜的商品,也绝不会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因此,只有货真价实的电商特供才能获得双赢的效果,试图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只能造成双输。不仅会导致电商特供渐渐无人问津,线下实体店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
应该说,电商特供模式的合理性值得肯定,其既有助于保持价格体系稳定、维护线上线下渠道的生态平衡,也满足了互联网时代消费人群的多元和个性化需求。但好事办好的关键是要切实把好产品质量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经营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权益。企业和电商平台只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源头规范电商特供,避免其沦为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