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原经济分析师,中国电子商会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中心执行主任、科创产业专委会执行秘书长。独立观点:产业发展需要专精特新企业“补位”,产业链竞争需要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国际竞争需要专精特新企业“守位”。 以下为正文:
1、中小企业既是蚂蚁,也是大象
中小企业非常小,到底有多小?是不是我们认为的特别特别小?
先看一个数据,这个数据是今年9月份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国家的市场主体数量是1.4个亿,其中95.68%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营收占到市场主体营收的62.98%,中小企业净利润占到市场主体净利润的53.46%。因此,中小企业并不小。
那么,中小企业的标准到底是什么?2011年,工信部认定了一个中小企业的标准,从两个方面,一是从业人数,二是营收。还要结合行业来看,一是工业,二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在工业领域,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收4个亿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收1个亿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今年工信部对中小企业的标准会重新修订,未来什么是中小企业呢?未来中小企业的认定可能是营收在20亿以下的企业。这对企业家来说是个福利,因为国家这几年对中小企业各个方面的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
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三重意义
工信部从2016年开始策划专精特新“小巨人”项目,当时我们做了三年规划(2018-2020),三年规划创造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600家。目前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4000多家,将近5000家。
什么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呢?“专”是专业化,“精”是精细化,“特”是有特色,有特色工艺,有特色技术,“新”是新颖化,大概是这四个方面简单的鉴定。不过企业家们不要误以为符合这四点就可以申报,工信部发文时说得很清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聚焦中国制造2025的十大重点领域,和这十个领域相关的我们部里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业的方向。比如消费品企业,就不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方向。
那么,为什么国家有那么多大的央企和国企,还要发展中小企业呢?
我简单总结了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发展需要补位。工业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严重依赖进口,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差,创新体系缺失。因此我们需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补位。
二是产业链竞争需要卡位。大家都在说双循环,内循环怎么流动起来呢?需要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产业链需要有强大的链头企业去牵头,链条上也要有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卡位。链头和链身,缺一不可。
三是国际竞争需要守位。大家都知道国际竞争其实就是企业的实力和创新能力竞争。刘鹤副总理说了一个词特别准确,专精特新灵魂是创新,创新又是国家企业主体竞争中的主要方向,因此我们未来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推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方面会有一个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国家会建立梯度培育体系
国家怎么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呢?工信部非常明确,要建立梯度培育体系,目前,工信部建立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点“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领航企业梯度发展格局。什么是领航企业呢?领航企业是我们部里一直在规划,但是还没有做的另外一个项目。领航企业大概是营收定位在20亿以上的企业,对领航企业国家也会出台相应政策。
企业数量来看,目前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是3.7万家,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4992家。在2019至2021这三年,工信部培育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第一批培育了200多家,第二批培育了1000多家,第三批培育了2000多家,未来“十四五”还要培育万家、十万家。
工信部在已经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里面又培育了重点“小巨人”企业,工信部联合财政部每年拿出100亿奖补资金支持1000余家企业;单项冠军也是工信部在培育的项目,单项冠军目前全国是596家,培育了五批,第六批名单还没发布,应该很快就要发布了。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地域分布中排名比较靠前的有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上海、湖南、安徽、福建、辽宁等。单项冠军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专精特新也好,单项冠军也好,大部分都是制造业企业。因此,东部沿海像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制造业比较发达的省、市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比较多。
2021年9月2日高层领导宣布设立北交所,这对专精特新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北交所定位非常清晰,北交所就是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设立的。未来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就是要上北交所。目前来看,4992家里面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的企业是66家,北京和江苏最多,各有10家挂牌企业。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板上市是311家。
未来,为了加快企业国际化发展,企业还是要走出去,走向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工信部出台的好多促进企业走出去的意见和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从政策、北交所上市、未来的融通发展等方面都作了介绍。
4、应该如何服务专精特新“小巨人”
从我们专委会自身经验来说,我们自己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培育体系,包括产业支持、政策解读等,这是未来企业所关注的话题。从产业园区服务方面,我们会与各省市合作,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产业区,后续地方政府围绕企业需求,进行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
另外,我们会通过科创大赛来搭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路演平台,2021年4月份,我们在北京就召开了首届科创大会,一些国家部委领导都来参加这个大会,通过科创大赛,可以发掘和培育一批优秀项目和优秀团队,催生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当然我们也会定期召开其他类型的沙龙、会议,搭建交流平台。
接下来我们还会探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针对未来中小企业发展,我们必须要培育企业集群,我们去年举办了企业集群研讨会,怎么去推动企业发展,如何协助地方政府建立产业集群,这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新的挑战。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