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的第三个年头。这场迟迟不能退散的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全球多国正面临着从能源到大宗商品再到日常用品的全面短缺,供应链风险正在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供应链瓶颈仍在持续。
2022年,紊乱的全球供应链会发生哪些变化,有哪些趋势?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全球供应链仍然存在从短期冲击向长期结构性危机演化的风险。在疫情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稳定连接生产国与消费国,助力全球供应链的恢复。
供应链危机拖累全球经济复苏
2021年末的“薯条荒”仍在日本多地延续。日本麦当劳近日发布公告称,因全球物流网混乱等原因,去年年末曾暂停销售的薯条等部分商品,将从2022年1月9日开始再次暂停销售,即在全国2900家分店暂停销售M号和L号薯条,仅限S号销售。究其原因,既有集装箱不足、物流网混乱的影响,同时,货运途经点加拿大温哥华港口附近发生的洪灾影响也在持续,加之恶劣天气的影响,种种因素耽误了原材料土豆的进口,导致其面临原材料短缺的困境。而这只是全球供应链危机中的一个缩影。
受疫情、劳动力短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全球供应链持续紧张。据美国《华尔街日报》近期报道,美国一些食品制造商面临供应链中断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不得不减少对学校的食品供应量,多所学校因此面临食物短缺。同样由于疫情暴发导致员工短缺,澳大利亚各地的供应链中断,数千家Col es超市将重新实施产品限制,顾客只能限量购买部分产品。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全球抗疫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由此衍生的一系列封锁措施又为全球供应链的恢复带来阻力。
在此背景下,2022年,紊乱的全球供应链还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主要港口疫情封锁及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全球海运成本高企、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运费飞涨。疫情封锁、极端气候还导致芯片工厂接连关闭,其影响已从汽车等下游产业进一步蔓延至消费电子等生活领域。全球供应链存在从短期冲击向长期结构性危机演化的风险。
目前,在一般商品领域,供给、需求及运输效率三重矛盾交织;在芯片、能源、大宗商品等特殊关键领域,供给保障岌岌可危。这两方面的“断链”,将严重拖慢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澳大利亚埃迪斯科文大学供应链专业副教授弗拉维奥表示,全球供应链仍处于“高压”状态,需要到2024年年中才能恢复“正常”。
疫情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
从最初的“芯片荒”到现在的“薯条荒”,从能源到大宗商品再到日常用品供应出现短缺,供应链中断风险愈演愈烈,成为各国不可忽视的危机。
“供应链危机本质上是近年来全球贸易和产业领域问题在疫情背景下的集中爆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从表面上看,疫情造成部分地区工厂无法开工、全球产能不足、运输能力下降以及供应链下游库存位于低位,导致供应短缺。从深层次看,“断链”风险是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致使国际经贸合作受阻、对产业链造成干扰的后果,疫情让问题更加凸显。
在此背景下,呼吁重构供应链之声不绝于耳。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肖远企认为,在后疫情时代重建全球供应链体系,应将“成本最小化、可得最便利化”作为目标。恢复后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必须能有效提升人类福利,密切各国和地区的联系与人员往来,有利于建设一个更加相互依赖、相互包容、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专家表示,全球供应链的恢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稳定连接生产国与消费国。世界各国要携手合作,提高疫苗接种率,尽快畅通物流人流;在WTO规则框架下,积极应对关键领域的生产和供应链中断问题,稳定进出口贸易,创新发展贸易经济新业态;在追求自身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宏观政策沟通与协调,有序引导全球供应链的恢复。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