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根据规定,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向用户提供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消费者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应当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的权利,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所谓根据消费者偏好、交易习惯“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实际上就是我们说的大数据杀熟。同一段路程,打车软件对两部手机的报价不一样,旅行App和网购平台“看人下菜碟”,为老顾客提供高定价商品……消费者被差别对待,越是熟客越吃亏。大数据杀熟有违商业伦理,透支消费者信任,属于变相价格歧视,还可能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特别是,由于互联网平台和商家占据信息优势和技术优势,且市场环境瞬息万变,商品价格随时变动,甚至每天都会出现几次涨跌,消费者很难识破杀熟行为。互联网平台掌握用户信息,可以根据算法对消费者“画像”,并提供有差别的定价和服务,实施隐蔽而精准的杀熟。消费者则处于弱势地位,既不了解商家的定价策略,也无法知晓商家针对不同地区、时间段的购物者的定价差别。
除非在同一时间段内,在同一地区,有多个具有相同“会员级别”的消费者购买相同商品,否则,莫说普通消费者,即便监管部门也难以分辨何谓正常的价格变动,何谓杀熟。因此,在技术进步背景下,如果不对大数据杀熟说不,消费者难以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只能沦为被算法算计的“韭菜”;而互联网商业也会失去便民属性,沦为强势商家宰割消费者的“帮凶”。
消费者应该平等地享受互联网和大数据发展带来的红利。《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禁止大数据杀熟,要求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的关闭选项,且应提供选择或者删除用于算法推荐服务的个人标签,精准施策、有理有力。当然,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应加大查处力度、执法力度、处罚力度,并需要以大数据技术反制大数据杀熟,真正让权利长出“牙齿”,让算法守好“规矩”。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