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设定的三维目标,而在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版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被列为三维目标中的首要目标,音乐课程首要基本理念则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以审美为核心”成为音乐教育教学的指导准则。音乐教育一定要“以审美为核心”吗?杜亚雄教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种理念不仅不符合音乐艺术的根本性质,不符合音乐教育的多元化的要求,也不符合学生要求被审美的心理,且还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倾向。
“根据音乐艺术的本质,在创作、表演和审美三个环节中,表演是核心,我国的国民音乐教育应重新回到‘以表演为核心’的道路上来。”Ⅲ杜教授一语石破惊天,在音乐教育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应当说,杜教授之所以提出国民音乐教育应重新回到“以表演为核心”的道路上来,是因为他觉察到当前的音乐教育失去了音乐的本真。然而,“以表演为核心”同样难以深入人心。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以审美为核心,但音乐审美教学的观念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音乐教学重知识技能的现象依然突出,音乐审美教学体现出生命主体缺失和艺术主体缺失的非审美化现象。表现在音乐审美教学中的无“人”现象,音乐审美教学中的“唯情感论”现象以及音乐审美教学中的“美育与道德等同”现象。
现实中的音乐审美教学的结果与初衷往往相背离,原因在于“过分强调音乐教育的工具和功利价值,而忽视了人的潜能发展的本体价值。”音乐审美教学中美的价值是通过审美活动体现的,音乐审美教学中的审美体验才是根本目的,音乐审美教学中的演唱、演奏、欣赏等只是一种手段,音乐教学的智化倾向使音乐审美教学的功能削弱。音乐审美教学应该避免出现无“人”的现象,努力实现人的自我与超越。马斯洛认为,“实现超越的自我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感到焦虑、空虚和孤寂,也不会有自卑或卑微等不健全的感情。”音乐审美教学也应该实现一个超越的自我。音乐审美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形成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个人价值。
要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使学生认清自我。音乐审美教学应该培养主动适应音乐学习的人,主动的人才能自我。儒家强调“天然合一”,“若藏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在儒家看来,“天人合一”就是一种自然主体自我价值的自主实现过程达到至高的理想境界。教育应成为人类生活的背景。音乐审美教学存在着交流,也不开师生间的协作。在音乐审美教学这样一个场域中,通过协作才能使人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协作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通过协作才能成功,才能获得最大化个人成果,通过音乐审美教学消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外部和内部压力,使他们处于一种情感释放状态,为提高人的生命质量而服务。
音乐审美教学并不是“对人自身存在和成长的外铄或异化,而是人之为人的生命成长和自我解放这一历程中的一条必由之路。”人是贯穿音乐审美教学的一条主线,音乐审美教学应该体现人的本质和价值。由于音乐审美教学面对的是中小学生,唯情感论在教学中盛行,想当然地认为音乐都是能够表达思想感情的。甚至在音乐教学中过于追求音乐以外的内容,音乐审美教学局限于感性娱乐阶段的现状明显。音乐的内容和形式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音乐审美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体验,还应该从音乐自身获得审美的感性体验。感性不等于感官,音乐审美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感官上的感受。人的感性需要精神上的需要,感官只是这种通往精神的心灵的通道。唯情感论的音乐审美教学必然造成学生“精神上的‘偏食’,造成受教育者的‘营养不良’。至少会损失感性体验的丰富性,从而影响理性和感性都完善的完整人的培养。”
音乐审美教学唯情感论的现象尤其表现在音乐欣赏课中,音乐教师往往采用对号入座的方式,把相关的音乐符号化。如音乐中的某一件乐器代表某个人或动物,某个音乐片段表达某种意思等,使得教化的目的明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音乐审美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还有人生情感体验的升华。这需要音乐教师改变传统的音乐审美教学方式,精心选择音乐作品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拥抱音乐,让他们进入感性的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状态。3.音乐审美教学中的“美育与道德等同”现象由于我国长期接受儒家思想熏陶,造成对人的道德要求至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对培养道德人格的要求使得美育与道德等同,音乐审美教学成为道德教化的工具。伦理化的中国传统美育观使得美育失去了相对的独立性,美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被忽视。
音乐审美教学中美育与道德等同现象造成音乐课堂追求与思想品德课程同等的教化要求,音乐教学的音乐性削弱。音乐美的情感体验在道德的重负下失去了应有的光泽。美育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培养和塑造观念,但音乐审美教学承担了不应该承担的道德教化的重任,削弱了音乐审美教学本身的效用。正如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所述,以“文人画士”之趣来养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至于“江浙之梅皆病”。音乐审美教学一味强调美育的功能,违背了音乐规律,反而使得教学失去了“生气”。音乐审美教学应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使课堂体现出音乐的特征。音乐审美教学需要美育与道德的准则,但不能喧宾夺主。音乐审美教学需要解开自我束缚,让学生自由地在音乐海洋里遨游。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