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十二大致命风险:人类可能因此灭绝
华尔街见闻 | 来源:华尔街见闻 浏览次数:593
摘要:

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与全球挑战基金会(the Global Challenges Foundation)的研究团队近日发布首份科学评估人类未来风险的报告。

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Future of Humanity Institute)与全球挑战基金会(the Global Challenges Foundation)的研究团队近日发布首份科学评估人类未来风险的报告。这份报告最吸引《独立报》、英国《金融时报》等媒体之处是,它列举了最有可能毁灭人类文明的十二大风险。

报告认为,列举这十二种风险与其说是为了进行科学评估,不如说是要呼吁人们面对挑战、变危机为机遇。这项研究旨在更好地理解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它有助于解决危机、开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提到的十二种风险之中鲜有外生风险。也就是说,多数风险并非不可控,大部分都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

华尔街见闻根据以上报告所述十二大风险做了如下整理,并尽量按可能性高低排列。报告认为,其中气候极端变化、核战、生态系统崩溃、全球流行性疾病和全球系统崩溃属于当前风险,人工智能、合成生物学、纳米技术和未知风险属于新兴风险,全球管理不善是全球政策风险,行星撞地球和超级火山爆发都是外生风险。

1、人工智能 可能性:0-10%

人工智能是目前最热议的人类灭绝威胁,执笔报告的研究者认为,人类也许无法轻易控制极端的人工智能,可能它们会利用自身智慧最大限度攫取资源。但谁也不知道是否真正存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占领世界、继而使人类文明灭绝的风险。所以研究者只给了可能性的大致范围。

2、未知风险 可能性:0.1%

这一类别囊括了所有人类未知的风险,以及所有看似荒谬的事件,比如人类向外星文明发出信号,招致对方的致命打击。报告呼吁广泛研究未知的风险,警惕其毁灭人类的可能性。

3、纳米技术 可能性:0.01%

纳米技术将精密制造扩展到原子级别,但报告认为,它也可能用于制造恐怖的新式武器。报告特别提到,它可能有助于造核弹。

4、合成生物学 可能性:0.01%

报告担心,别有用心的人会制造足以毁灭全人类的病菌。报告警告,目前相关监管和自我管理还在萌芽阶段,可能跟不上合成生物学研发的速度。

5、气候极端变化 可能性:0.01%

这是报告认为最可控的因素,报告作者认为,全球合作行动可能制止这类变化,避免环境灾难。报告警告,气候变化对最贫穷国家的影响最大。而且,饥荒会使大量灾民丧生,也会掀起移民高潮,导致全球局势大震荡。

6、核战 可能性:0.005%

俄罗斯和美国的核战是20世纪末最大的人类灭亡威胁。这种威胁现在可能已经减少,但核武扩散仍带来足以引发核武冲突,它将产生“核冬天”,即大规模核战使大量烟和煤烟进入地球大气层,使天气变得非常寒冷。无论核弹会杀死多少人,这样的严冬都可能摧毁人类文明。

7、全球流行性疾病 可能性:0.0001%

致命流行性疾病具有埃博拉疫病那样的不可治愈性、流感那样的传染性、艾滋病那样的长期潜伏期和狂犬病那样的杀伤力。报告称,有理由怀疑,和通常预期相比,更有可能爆发有重大影响的全球性流行病。报告认为,全球医疗系统的响应能力是避免这种灾难的关键。这种风险最大的威胁在于是不是人类无法控制的传染病。

8、行星撞地球 可能性:0.00013%

报告预计,直径5公里以上的行星如果撞击地球就会毁掉荷兰全国面积那么大的区域。这类事件可能每20年发生一次。直径至少5公里的行星每2000万年撞击地球一次,即使这类行星不能在撞击后立即消灭全人类,也会产生大量尘埃进入大气层,影响天气、食品供应、使政局不稳,最终导致人类文明走到终点。

9、超级火山爆发 可能性:0.00003%

一次超级火山爆发就会将数千立方公里的物质送入大气层,产生“火山冬天”。它类似以上核战和行星撞地球对天气的影响。地球历史上曾有过巨大地质变化造成生物灭绝的先例。以今天的技术力量,人类还无法避免火山冬天的巨大破坏。

10、全球系统崩溃 可能性:未知

这是经济和/或社会系统崩溃,包括国家动乱、维系文明的法律秩序彻底被破坏。因为有太多的未知情况,所以报告无法推测可能性。

11、全球管理不善 可能性:未知

这类风险所指的全球事务管理不善会造成极大破坏,它足以成为人类文明崩溃的主因。腐败无能的全球独裁统治就是一例。报告认为,这种可能性无法估计。

12、生态系统崩溃 可能性:未知

全球生态系统全面崩溃,再也无法维持数十亿人生存。这是报告认为最复杂的风险之一。因为涉及许多未知的后果,报告也无法估计可能性。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