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始料未及。疫情暴露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哪些薄弱环节和结构性缺陷?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将如何重塑?会有哪些新的理念、模式? 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如何改变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不利地位?10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首届大会举行“后疫情时代的“三链重构”:产业链 供应链 价值链”为主题的分论坛。
央视新闻10月19日最新报道,美国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塞罗卡表示,截至10月18日,洛杉矶海岸附近堆积了约20万个集装箱的货物,甚至有25%货物滞留超过13天。而洛杉矶港、长滩港包揽了全美港口40%的货运,这一现象表明美国供应链危机还没有缓解的迹象。
对此,美国前商务部部长古铁雷斯表示,这应该美国全国的大新闻,看到货船排队到不了港口,美国很多商店的货架都空了,引发了市民恐慌性购买。对此,美国政府应该有所反应,出台更多的政策,解决供应链的问题。这次疫情引发了一种经济的国民主义、本国主义,大家都在辩论,我们是否应该从中国进口口罩还是自己生产口罩?当时美国并没有做好准备,我们应该在供应链上有一些缓冲机制,这次疫情是个教训,我们需要一个本国的供应链,以应对下一次危机的发生。
古铁雷斯表示,供应链重构背后隐含了通货膨胀的问题。让供应链离本国更近,更多的是关注韧性而不是成本,那也会进一步推高成本,我们必须要准备好迎接一个更高通货膨胀的时代。目前的供应链是基于效率和低成本的,供应链的区域化,将带来新的挑战。
古铁雷斯:我们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待供应链的问题。对世界经济大的刺激是中美之间的合作,在过去的几年中,两者之间的合作一直在下降,大家都在考虑一个新的供应链,其实在供应链合作上,中美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契机。
德勤区域经济领导合伙人黄河表示,后疫情时代最有可能被重塑的是涉及国计民生、芯片、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我们看到台积电美国开设新工厂,这里面有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而非市场化的因素,这冲破了原来的产业布局市场化的力量,在疫情的作用下发挥了左右摇摆的作用。”对于中国而言,全世界对产业、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各个地方政府需要精准科学的找到自己的定位,提升营商环境,专业化的打造区域的品牌,实现区域繁荣。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财经智库》总裁张燕冬表示,产业链、供应链事实上并非只产生在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疫情只是让这个问题加剧凸现了,但是在疫情之前,这个问题已经显现了。深度的供应链在全球的调整已经开始,各国现在已经将供应链、产业链列为国家的战略。中国去年12月份的经济工作会议时提出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控制的能力。“十四五”当中也提出要建立安全可靠的供应链。对中国来说,关键性科技的突破是很重要,不仅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企业层面,我们的创新环境,我们的人才储备,以及基础研究都是非常艰巨的,不是马上可以改变的,硬科技的突破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扎扎实实的硬性发展。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樊宏伟
[ 北京头条客户端 ]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