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专家研讨:人工智能是与多学科协同创新的科学
中国青年报社 | 来源:中国青年报社 浏览次数:1001
摘要: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今天,在2021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同创新论坛”上,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提到,要“从改变科学技术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速了,整个世界会产生本质改变。”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世界?今天,在2021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与多学科协同创新论坛”上,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提到,要“从改变科学技术开始,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速了,整个世界会产生本质改变。”

  智源研究院院长黄铁军主持会议(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尹希宁/摄)

  当下,人工智能正逐步深入相关基础学科的研究。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量子科学、心理学、数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基础学科加快交叉融合,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的认知范围,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什么?中科院院士、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鄂维南在主题演讲中解释,首先是寻求基本规律,其次是解决实际问题,“人工智能最大的空间可能是在传统的科学领域,例如化学、物理、材料等。”

  中科院院士、北大数学科学学院教授鄂维南发表主题演讲(中关村论坛组委会/供图)

  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人工智能正在改变蛋白质折叠预测、新型药物快速研发、基因测序和分析;在化学领域,人工智能使得一个世纪完成的元素周期表在几个小时内重构……

  黄铁军坦言,研究人工智能的过程,一开始是少数科研人员的工作,后来企业也加入了研发队伍。那么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将走向何方?

  他认为,“未来实际上是产学研结合,把社会可能的各种数据资源,最强的算法以及算力整合成公共基础平台,这是构造人工智能系统必然要走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的能力强了,反过来对社会方方面面发挥作用。”

  清华大学副教授、智源青年科学家刘知远则用“通用化”“普及化”“标准化”三个词概括,“未来越来越通用,让更多的人用更低的算力用上大模型,从大模型中受惠。”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张宁介绍,1986年,北京大学组建了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国家重点实验之一,是最早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和研究的高校之一。未来北京大学还将进一步加强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支持和投入,不断提升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的供给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北京市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高质量建设贡献北大力量。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