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智能新生态 可信新未来——中国信通院发布多项人工智能研究成果
互联网 | 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963
摘要:

2021年7月1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在京举办 “2021年可信AI成果发布会”。

  2021年7月15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在京举办 “2021年可信AI成果发布会”。

  会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正式发布《2021人工智能十大关键词》,2021年首批可信AI评估结果,智能语音语义、开发平台、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内容安全等产品评测观察,并深入解读可信AI评估体系、人脸威胁情报、护脸计划、《可信人工智能白皮书》等成果。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 何宝宏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发布了《2021人工智能十大关键词》并对其进行了解读。十大关键词分别为:可信AI、工程化、大模型、人脸安全、治理、超级自动化、MLOPS、知识计算、多模态融合和行业融合。十大关键词指出在近一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和产业等方面呈现出的特点和趋势,为产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 曹峰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曹峰解读了可信AI评估体系,并对RPA评估专项进行了解读。曹峰表示,评测工作开展已经近4年,通过制定评测标准体系,建设软硬件测试环境和能力,已经形成专用芯片、智能语义、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开发平台、内容安全等典型产品和服务的评测能力。截止2020年底,累计已有七十多家企业的近180项产品通过了评测。今年评测品牌正式升级为“可信AI”评测体系,上半年共有30家企业的52款产品通过测试。

  RPA系统和工具开发测试模块应用成熟度评估颁证仪式:农业银行(左上)、中泰证券(右上)、北京银行(左下),RPA系统和工具开发测试模块产品能力评估颁证仪式(右下)

  2021年首批可信AI评测结果: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副主任 石霖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上海研发部处长陈小敏 (左)、阳光保险集团首席科学家杜新凯(右)

  中国农业银行研发中心上海研发部处长陈小敏为大会带来《农业银行数字员工应用实践》主题报告,提到RPA作为银行数字化转型底层技术底座,融合了多要素组成数字劳动力,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新的动力和工具。阳光保险集团首席科学家杜新凯带来《AI技术助力保险数智化转型》的主题报告分享中,解读了AI技术对保险行业带来的创新与变革,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逐渐成为各个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助力。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高级业务主管 董晓飞

  智能语义产品评测颁证仪式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高级业务主管 李荪

  智能语音产品评测颁证仪式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 董昊

  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功能(模型构建模块)应用成熟度(左)及产品能力(右)首轮试评估颁奖仪式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董昊介绍了人工智能开发平台评测的总体情况。本轮共有7款产品通过智能化分级测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参测产品基础功能完备,可视化水平普遍较高;二是可视化建模和自动建模模板可大幅降低开发门槛,不同平台的能力差异较大;三是考虑到用户需求和平台定位等因素,部分平台在特征工程、NLP/语音领域的开发能力较弱。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 陈文弢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高级业务主管 刘硕

  可信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但实践中缺少一套可落地的方法论和落地指南。在本次大会上,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人工智能部高级业务主管刘硕深度解读了由中国信通院、京东探索研究院共同编制的《可信人工智能白皮书》。白皮书从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共识的角度出发,聚焦于可信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行业实践等层面,分析了实现可控可靠、透明可释、隐私保护、明确责任及多元包容的可信人工智能路径,并对可信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阳光保险(左)、第四范式(右)与中国信通院签约仪式

  同时,本次大会还进行了签约活动。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范式(北京)技术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信通院签署了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框架协议,未来将共同就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阳光保险集团首席科学家杜新凯,第四范式首席科学家涂威威、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代表何宝宏出席了签字仪式。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