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3 日,智源研究院在 2021 北京智源大会 "AI 创业论坛 " 上发布 " 源创计划 ",支持人工智能领域创业项目加速,促进 AI 原创成果转化落地。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梁爽出席出席论坛并致辞。北京市科创基金、高瓴创投,以及小冰公司、Zilliz 公司、硅心科技、太极图形等创业公司代表参加论坛并探讨 AI 创业的相关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梁爽致辞)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副区长梁爽在致辞中指出,海淀区紧抓 " 两区 " 建设发展机遇,充分发挥自贸区、服开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 三区 " 政策叠加的独特优势,正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一批高精尖产业引领发展,成为人工智能创新创业集聚地。同时,海淀区积极推动 AI 创新要素聚集和创新生态建设,2019 年率先出台《关于加快中关村科学城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的十五条措施》,支持前沿理论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开源开放平台建设等。成立 27.85 亿元科学家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聚焦人工智能培育。此外,聚焦中关村壹号节点,延伸北清路沿线,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创新生态的不断完善,有效加强对于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帮助更多创新创业梦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后续中关村科学城还将持续加大力度,为创业者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空间,欢迎更多国际 AI 顶尖项目在海淀孵化落地,长期发展。
(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发布 " 源创计划 ")
" 源创计划 ":最懂 AI 创业的加速计划
智源研究院理事长张宏江介绍了 " 源创计划 " 设立的初衷及目标。他认为,从源头创新到源头创业,是非常艰苦的探索过程,而且成功率非常低。智源研究院成立两年来,从支持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创新,其实想做的是通过智源学者计划、智源青年学者计划、智源创新中心、智源创业计划等一系列支持计划,加速从 AI 源头创新到源头创业。
科学家创业之路
张宏江认为,当今中国是科技创业的最好时代,已经走出了以前复制美国的模式,真正进入技术创新和技术创业的时代。这背后受益于中国广阔的市场、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这些都给中国创造了非常好的科技创业机构。
另外,在智能化时代,AI 已经像电力一样变成无所不在的能力,数据已经像燃料一样变得随处都需要。正是这种变化使得产业决策机制产生了根本的变化,使智能变成中间一个非常核心的能力,使得现在 AI 科学家创业具有巨大的机会。科学家们需要把握住这种机会,使这些资源能够变成创业的资源。对于科学家创业,需要注意五个方面,这些也可能适用于任何创业者。
1)需要注重客户的需求。科学家需要了解客户、潜在客户的需求。技术就像产品这个大圆中的很小很小的一小部分,客户往往不会关注或选择其中的先进技术。事实上客户经常拒绝所谓最先进的技术。比如,VR/AR 是很酷的技术,但是到现在还没有形成主流,应用场景依然受局限。单纯迷信技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2)了解技术和产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科学家对于技术的自信,可能远远超过技术在实际产品中的意义。科学家经常认为,技术算法碾压同行业,那么产品就可能会畅销,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比如,技术上 90% 精度已经很高了,但在商品中实际应用,可能还存在巨大的缺陷。
3)尊重商业规律。一个技术开发出来到真正大规模应用,中间的时间不固定,可能三年、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科学家要了解技术、产品及产业的周期。张宏江举例,他 1997 年就申请了人脸识别技术的专利,但当时缺乏应用场景,实际大规模应用是在 20 年后了。技术再好,但产生商业价值的时间,也是需要考虑的。
4)了解自己能力的边界。科学家并不比产品经理更有能力,优势是对技术的深入理解,能够判断技术本身的周期。但是科学家们对于技术的了解并不能够轻易转移到对产品、市场、商业规律的了解。
5)把握创业节奏。注重创业团队建设,在寻找创业伙伴时,最好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
" 源创计划 ":加速从 AI 源头创新到源头创业的实现路径
张宏江认为,科学家创业虽然艰苦但也有路可寻。科学家创业的核心的是怎么找到自己技术的路径,找到技术落地的场景,怎么能够很迅速在自己的落地场景中成为领袖,而不再局限于自己过去的技术领先。这也是智源 " 源创计划 " 的努力所在。
的
" 源创计划 " 服务于来自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创业者:对于来自学术界的 AI 科学家,智源可以帮助对接真实的场景,推动产品的加速或者产品过程中加速技术的迭代,同时也会帮助科学家找到一对一的创业导师。对于来自产业界的创业者或者传统企业,我们会帮助对接 AI 技术、首席科学家及 AI 工程师资源,这也是智源本身的核心优势。过去一年多,智源已经通过创新中心这种模式加速了 8 家企业。
总之," 源创计划 " 希望能够通过整合技术、人才、场景、资金等资源,为 AI 创业团队开放大规模智能模型和数据集等生态资源,智源最核心的 AI 人才网络资源,以及即将成立的智源创投基金等系列资源,使各方人员的 AI 创业之路更加平坦,推动实现从 AI 源头创新到源头创业的跨越!
" 源创计划 " 首批成员招募开启
" 源创计划 " 开启了首批成员招募,面向需要融资的拥有 AI 核心技术的研究人员,或者需要 AI 赋能的产业专家。首批成员的申请时间从 6 月 3 日开始,7 月 30 日结束。
AI 投资机构和创业公司共话 AI 时代的创业
(北京科技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经理魏凡杰)
北京科技基金投资部执行总经理魏凡杰介绍了北京科创基金的发展情况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魏凡杰说,北京科创基金最重要的是三个引导:引导投向高端硬技术,引导投向原始创新,引导成果落地。目前,北京科创基金母基金规模 300 亿,其中有 50% 投向原始创新;科创基金子基金大概 50 只,认缴资金 110 亿,基金规模 700 亿。北京科创基金投资的方向是 2+4+X:2 是新一代新兴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医药健康;4 是装备材料;X 是新兴技术探索、量子科技等。截止到 2020 年底,北京科创基金已经投了 300 多个项目,一半的项目投在 A 轮之前。截止到 2020 年底,有 80 多个项目涉及到人工智能领域,分别有 18%、14% 集中在 AI 基础层和技术层,方向上是人工智能医疗、芯片占比较大,这也是目前比较热门的赛道,未来科创基金将更深入投资一些 AI 底层技术,包括材料、新型计算方式、芯片等,推动在 AI 基础层有更多的技术突破。另外,应用层也是北京科创基金未来希望布局的方向。科创基金在整个生态方面,包括在资金层面、项目层面等,后继会加强和人工智能相关机构合作,更好地服务好北京的 AI 创业者。
(高瓴创投合伙人李强)
高瓴创投合伙人李强介绍了他们在 " 超摩尔时代 " 的 AI 投资理念及实践。李强说,高瓴的使命是 "total solution",在国内和亚洲,覆盖了早期、种子、VC、PE 的全阶段,是可以为投资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阶段的资本和解决方案的一家资本集团。高瓴创立以来一直以科技创新作为最重要的投资领域,推出了独立品牌 " 高瓴创投 ",希望能够更加专注寻找和支持技术产业的创新方向,激励早期的创业者。据李强介绍,从高瓴的角度来看,其实人工智能在过去最大的变化是两个:第一个变化是接地气落地,从原来技术的概念,从纯技术的研发已经走向结合场景的应用;第二个变化是底层核心技术持续创新突破。高瓴认为,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超摩尔时代,已经从感知智能到决策智能,但是具体的路径包括具体实践,还非常多元而且时间跨度非常长。目前 AI 生产服务的各个环节,比如数据工程、训练框架、打包部署、推理框架等,都是高瓴比较大的投资方向,近期高瓴也在这个领域做了大量布局。高瓴的定位是做 AI 创业的催化剂、连接器、加速器,能够帮助科学家拎包入住式创业,希望能否服务更多的人工智能领域创业者。
(小冰公司 CEO 李迪)
(Zilliz 创始人兼 CEO 星爵(谢超))
(硅心科技创始人、北京大学副教授李戈)
( 太极图形联合创始人兼 CEO 胡远鸣)
此外,小冰公司 CEO 李迪,Zilliz 创始人兼 CEO 星爵(谢超),硅心科技创始人、北京大学副教授李戈,太极图形联合创始人兼 CEO 胡远鸣等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在技术研发及应用落地上的进展情况,同时探讨了各自在创业及发展中的问题及挑战。
关于智源研究院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简称 " 智源研究院 ")是落实 " 北京智源行动计划 " 的重要举措,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于 2018 年 11 月推动成立的新型研发机构。
智源研究院的愿景是,聚焦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建立自由探索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科研体制。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 " 无人区 ",挑战最基础的问题和最关键的难题,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和应用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营造全球最佳的学术和技术创新生态,推动北京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学术思想、基础理论、顶尖人才、企业创新和发展政策的源头,率先成为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深度应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促进人类、环境和智能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