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加速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智慧南明”
人民网-贵州频道 |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浏览次数:1113
摘要:

南明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发的排队叫号系统设置了“人脸认证”功能,群众只需采集一次身份证信息和手机号,再次办理可直接凭借身份证及人脸识别在线取号,免去办事排长队的烦恼;西湖路街道通过开发的“安易行”小程序,将辖区消防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数智网格当中,实现日常消防监管专业化、智能化;在中华南路街道法院街社区,小区居民通过安装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刷脸”进门,省事又安全......

南明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发的排队叫号系统设置了“人脸认证”功能,群众只需采集一次身份证信息和手机号,再次办理可直接凭借身份证及人脸识别在线取号,免去办事排长队的烦恼;西湖路街道通过开发的“安易行”小程序,将辖区消防安全监管工作纳入数智网格当中,实现日常消防监管专业化、智能化;在中华南路街道法院街社区,小区居民通过安装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刷脸”进门,省事又安全......

数化万物,智在融合。近年来,南明区牢牢把握大数据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积极谋划,将“大数据+”运用到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为南明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大数据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工业经济迈向数字经济的重要决定性力量。2020年,南明区以大数据为引领,聚焦人工智能、云服务、软件服务外包等主导产业,着力打造南明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前迈出了坚实步伐。数据显示,2020年,南明区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43.26%;今年1-3月互联网和相关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完成6.43亿元,增速为39.68%。

产业聚集度快速提升

形成聚集示范效应

加速推进产业集聚集群,是打通经济“内循环”的重要举措。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南明区通过与腾讯生态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引进国内外数字产业龙头企业和培育本地优质企业相结合的方式,加速提升大数据产业聚集度。

引进了中智国际人才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明略科技2家数字经济骨干企业;云腾未来、工投智造、新瓴科技、博德信息等7家大数据优强企业;贵州雅云网络科技、贵州冠杰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创梦天地科技等8家寻苗企业,在南明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内亚太中心为核心打造形成10亿级产业大楼,形成产业集聚示范效应,为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2020年,南明区完成6家企业上规。

加快布局服务平台

形成创新要素支撑效应

“目前,我们正与南明区进行深入合作,将在线考试业务作为新基建产业,采用集中和分散两种方式,部署建设智慧考位,致力打造智能化考试示范基地。”中智贵阳人力资本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中智贵阳人力资本科技有限公司,是南明区与中智国际人才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合作的一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于去年8月正式落地南明,与南明区共同携手推进“数字化招才引智平台”项目建设,探索打造智能化考试示范基地,为加快建设国家(贵州)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打造“数字南明”充分释放人才活力。这,也是南明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大数据服务平台布局,为产业发展赋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目前,全区已引进和建设中智“赛码网”人才服务创新平台、5G物联网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智道联润互联网+水泥及水泥延伸产品贸易销售创新平台、智能电网产业创新基地等以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等创新要素汇聚的产业服务平台。

试点探索新基建

形成产业生态转型效应

聚焦数字基础设施、智能化基础设施、创新型基础设施三大发展重点,加速构建“新网络、新技术、新融合、新平台”“四新”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启动南明数字经济产业园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应用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兴技术,推动区域基础设施数字化。

同时,探索“人码、企业码、物码”统一集成为“城市码”,试点建设“市民码”“法人码”“部件码”专属基础设施,构建“城市码”体系。目前,已实现商业楼宇、居民小区、餐饮店、药店、街道办、BRT车站六个场景的接入。此外,积极推动南明新型数字产业聚集区项目列入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型产业集群银企合作项目,加强政银企联动,为数字产业转型探索创新产业金融模式。

乘风谋远行,发展正当时。下一步,南明区将牢牢把握“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任务,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聚焦打造“全省新基建示范先行区”“贵阳贵安数字产业协同创新区”“特色应用场景融合实验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通过实施新网络连接畅通行动、新技术创新深耕行动、新融合应用增效行动,打造南明特色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园、推进大数据与大设计深度融合等方式,蓄势加力,继续高质量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及各项工作开展,让大数据的发展东风拂遍南明大地,写好数字经济发展文章,助推南明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