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中小城市如何打造数字经济高地
经济日报 |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996
摘要:

走进江西上饶市信州区的滴滴呼叫城,年轻的“90后”们正在忙碌。作为滴滴公司在全国最大的客服基地之一,呼叫城已拥有呼叫席位3000多个,预计3年内将达到3万个。不只是滴滴,短短几年,华为、腾讯、网易、vivo、阿里云等上千家数字经济企业在上饶落户,数字经济正成为撬动这座赣东北小城转型发展的澎湃动能。

  走进江西上饶市信州区的滴滴呼叫城,年轻的“90后”们正在忙碌。作为滴滴公司在全国最大的客服基地之一,呼叫城已拥有呼叫席位3000多个,预计3年内将达到3万个。不只是滴滴,短短几年,华为、腾讯、网易、vivo、阿里云等上千家数字经济企业在上饶落户,数字经济正成为撬动这座赣东北小城转型发展的澎湃动能。

  “2021年,上饶大数据产业营收同比有望增长六成达到800亿元。”上饶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局长程渐东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全球饶商大会上透露这一信息。上饶偏居赣东北一隅,不沿边不靠海,既没有发展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也没有数字经济人才优势,如何在数字经济领域异军突起。上饶的成功探索,为我国中小城市拥抱数字化提供了有益样本。

  中小城市是连接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当前,数字经济成为提升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由于集聚了大量中小企业,中小城市注定无法完全复制大城市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带动的内生驱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为快速适应新社会形态,中小城市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征的数字化道路。

  “跟一线城市比,最大的落差就在人才上。”江西巨网科技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驻上饶市数字经济服务园的企业,公司董事长郑剑波对于在中小城市创业的艰难深有感触。在招聘中,郑剑波发现,中小城市缺乏数字产业生态,相关人才无法良性流动,导致一线城市的高端人才不愿意到中小城市就业。“由于招不到互联网研发人才,公司差点关门。”

  传统工业拼的是供应链,数字经济拼的是生态链。谁的产业生态越完整,谁的未来越有爆发力。为促进企业快速引进,上饶市专门设立高铁经济试验区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主平台,并设立一级财政、赋予县级管理权限。同时开工建设了文娱创意中心、电竞总部基地、中科数创园等一批“筑巢”项目,方便企业快速入驻。

  在打造产业集聚过程中,商会也发挥了独特作用。众所周知,浙江桐庐正是依靠乡贤的力量,完成了中国民营快递产业的集聚。“遍布世界各地的饶商和上饶商会,数量多、分布广、实力强,是建设上饶数字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饶商联合总会会长陈新告诉记者,数字经济的代表人物――滴滴创始人程维、用友软件董事长王文京等都是知名饶商,在商会的组织下,饶商回归发展,一批创新型生态型龙头企业、创新平台快速落地上饶,发挥了“头雁”作用。

  数据显示,仅在第二届全球饶商大会上,通过系列招商活动签约的数字经济项目便达30个,合同金额超200亿元。

  受技术、资金、人力等多重因素限制,中小企业很难独立完成数字化转型,必须借助新型产业数字平台的赋能能力,才能推动中小企业从信息化到平台化、从平台化到数字化,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蜕变。在信息化赋能的基础上,中小企业还需要平台在业务上的赋能能力,打通垂直产业边界、促进产业高效融合形成产业生态。

  在中国网库集团董事长兼CEO王海波看来,中小城市与一二线城市最大的数字鸿沟集中在产业数字化上。他建议,中小城市一定要差异化发展,聚焦本地特色产业,打造一批垂直产业互联网平台。“互联网最大的特性就是可以让任何一个企业在一个单品领域做到极致。什么都想干,一定什么都干不了。”

  在打造平台和差异化发展两方面,陈新有同样的感悟。“中小城市要专注于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垂直产业生态体系,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性需求,以数字新基建为支撑,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产业数字平台。”陈新介绍说,以饶商绿色智能家居产业城为例,家居制造业是上饶的特色产业,但长期来,处于价值链低端,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经营粗放,环保不达标,企业想转型却无能为力。对此,商会以饶籍家具企业回迁转移为契机,打造新型智能家居产业平台,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对于中小城市而言,人才问题最终还要靠自身造血来解决。“数字经济所需的人才,政府、企业可联合本地高校做定向定量培养,直接为中小城市的数字化转型服务。”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王明文说。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