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京东大数据:年轻、女性、白领、高学历群体成为进口消费主力
云南信息港综合 | 来源:云南信息港综合 浏览次数:2295
摘要:

5月7日,中国首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隆重开幕。在京东国际与中国海关媒体中心共同主办的“联接国际品牌,同步世界生活”活动上,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品质、共赢——进口消费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利用京东国际丰富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进口消费大数据梳理了当前中国进口消费的特征和趋势。

  5月7日,中国首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隆重开幕。在京东国际与中国海关媒体中心共同主办的“联接国际品牌,同步世界生活”活动上,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了《品质、共赢——进口消费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利用京东国际丰富和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进口消费大数据梳理了当前中国进口消费的特征和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收入增长、消费升级成为驱动进口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越来越多高质量的进口商品借助优质高效的供应链体系,进入中国市场,满足更多样、更高品质的消费需求。《报告》认为,品质和共赢不仅正成为中国进口消费市场发展的方向,也是京东国际作为领先的进口消费渠道的重要价值体现。

  品质升级引领进口消费快速发展

  关注品质是进口消费的重要特征,美丽、健康、家庭成为进口消费品类关注的热点。《报告》显示,在京东国际平台上,美妆护肤、医疗保健、母婴是当前进口消费最受关注的品类。2019-2020年,京东国际的用户购买这三类商品的消费额占到了全部销售额的近70%。除了最受欢迎的这三大品类之外,宠物生活、电脑办公等其他品类商品的销量在迅速增长,进口消费的品类结构更加丰富,顺应了消费者更加多样化的需求。

  一线城市领跑进口消费,高低线级消费结构趋同

  京东国际的大数据显示,一线城市进口消费规模较大,低线级则保持了更高的增速,同时,高低线级城市进口消费的品类结构也在逐步趋同。2020年,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个一线城市是进口消费最多的城市,成都、天津、重庆、苏州和东莞紧随其后。对比各省的情况,广东、江苏、四川、山东和浙江的进口消费规模位居前列,而广东、河南、海南、福建以及甘肃的进口消费增速相比其他各省市更高。

  从销售额来看,相比2019年,2020年一线、五线和六线城市的占比有所增加,但五、六线城市的增速更快。从下单量占比来看,一线至三线城市与四至六线级市场进口消费在品类结构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报告》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各线级城市消费者之间的收入水平差距的缩小,另一方面也也得益于京东国际通过其供应链体系为各线级的消费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渠道,扫清了各线级之间商品流通的障碍。

  年轻、女性、白领、高学历群体成为进口消费的主力

  《报告》通过分析京东国际的进口消费大数据发现,年轻、女性、白领、高学历消费者是当前中国进口消费市场中的主力主力。

  从年龄段来看,京东国际上35岁以下用户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群体,且提升速度也更快。在进口商品的消费群体中,女性消费者的占比高于男性,且女性消费者数量的增长速度也更快。而从下单量和消费金额来看,2019年二者消费占比接近,但女性消费者正拉大与男性消费者之间的差距。消费者的职业构成职业构成相对稳定,其中白领群体在用户占比和人均消费上均高于其他职业群体的消费者。从用户数量和订单量上看,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消费者保持了更高的占比和增速,而从消费额上看,大学以下教育程度的用户尽管占比相对较低,但增长更快。

  更多品牌参与共赢,满足更加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报告》指出,品牌是产品的名片,也是对品质的一种承诺和保证。在对具有市场认知度和市场感召力的品牌的认可是追求品质消费最直接的反映。在京东国际的平台上,不仅TOP5品牌在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消费的需求同时,实现销量和销售额的持续增长,品牌多样化也成为重要的趋势,有越来越多的其他品牌参与共赢,获得高速发展的机遇。2020年,以销售额计,京东国际在售进口商品品类中有接近半数品类的TOP5品牌在自身绝对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集中度相对降低,更多的进口商品品牌借助京东国际的平台,服务广大中国消费者,实现共赢,共享中国消费市场品质化、多样化发展的红利。

  《报告》认为,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未来国内消费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将继续引领未来进口消费,低线级与下沉市场消费力量崛起,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和需求,增加高品质的进口消费品的供给,对供给和流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进口消费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将继续得益于更为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化的供应链体系,京东将在其数智化社会供应链基础上构建共赢生态,借助强大的数据、技术以及营销能力,将帮助更多的进口品牌以更加快速、精准的方式触达更加广泛的用户人群,促进供给与需求的高效、精准。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