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4 月 8 日,2021 年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AI 2000 榜单重磅揭晓!AI 2000 榜单由清华大学 AMiner 联合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 - 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共同发布,旨在通过 AMiner 学术数据在全球范围内遴选过去十年人工智能学科最有影响力、最具活力的顶级学者。
榜单评选基于 2011-2020 十年间人工智能领域 49 家顶级期刊会议收录的共计 178,254 篇论文、204483 位作者的大数据,采用智能算法自动化生成榜单,得到 200 位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奖” 以及 1800 位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提名奖”。具体遴选方法为每个子领域每年选出 10 名获奖者;每年遴选时,参考过去 10 年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期刊和会议所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排名前 10 的学者当选该领域当年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奖”,排名前 100 的其他学者获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提名奖”。
此次 AI 2000 榜单综合参考了计算机领域较为公认的权威性机构关于学科的分类方法,这些机构包括:国际计算机学会(ACM)、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和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同时又融合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建议,选择了经典 AI、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知识工程、语音识别、数据挖掘、信息检索与推荐、数据库、人机交互、计算机图形、多媒体、可视化、安全与隐私、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计算理论、芯片技术和物联网作为人工智能 20 个子领域。
本年度 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200 名)和提名学者(1800 名)分布于全球不同机构。由于存在同一学者入选不同领域的现象,经过去重处理后,AI 2000 人工智能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共计 1651 位。
各领域榜首人才
AI 2000 榜单 20 个子领域的榜首人才主要聚集于美国,以及中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各领域榜首人才的详细信息如表所示。除了物联网、语音识别、多媒体和知识工程四个领域,美国人才占据了其余 16 个人工智能子领域的榜首。
图:AI 2000 领域人工智能子领域榜首人才信息
国家分布
从学者国家分布来看,美国学者入选 AI 2000 的数量最多,有 1164 人次,占比 58.2%,超过总人数的一半以上。中国排在美国之后,位列第二,有 222 人次,占比 11.1%。德国位列第三,是欧洲学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余国家的学者数量均在 100 人次以下。
机构分布
从 AI 2000 最具影响力学者入选数量来看,谷歌、微软等公司拥有的 AI 学者数量,无论是获奖还是提名数量,均多于高校。其中位居首位的是美国的谷歌公司,共 135 人次入选榜单,也是唯一一家学者数过百的机构。
从国家分布来看,清华大学为唯一入选 TOP10 的中国机构,其余均为美国机构,且美国机构学者总体人数遥遥领先。
图:AI 2000 学者人数 TOP10 机构
多领域上榜学者
本届 AI 2000 的学者之中,有 278 位学者的研究方向涉及了多个领域并且取得杰出成果而上榜,占比 14%。
其中,2018 年图灵奖得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 Yoshua Bengio 在 5 个领域上榜(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经典 AI、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Yoshua Bengio 的 h-index 值高达 188,入选论文 994 篇,引用量 457997。
在 4 个子领域上榜 AI 2000 的 5 位学者之中,有 3 位来自美国,另 2 位分别来自澳大利亚和德国。其中包括两位华裔学者,即悉尼科技大学的 Yi Yang 杨义、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 Bing Liu 刘兵,他们的 h-index 值达到 100 以上。
图:多领域上榜学者
此外还有 55 位学者在 3 个领域有杰出表现而上榜,217 位学者出现在两个领域的榜单中。
女性学者
在学者性别特征方面,AI 2000 上榜学者呈现男多女少特征。具体而言,男性学者在 AI 各领域中均占多数,共 1774 人次,占比 88.6%;女性学者占少数,共 180 人次。考虑到存在同一学者入选不同领域的现象,经过去重处理后,男性 1501 位,女性 154 位,男女比例约为 9.7:1。
图 :AI 2000榜单女性学者比例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女性学者 Virginia Vassilevska Williams 在计算理论领域排名第 1,其入选论文为 15 篇、总被引用值 2157 次,成功当选本年度该领域 “最具影响力学者”,也是唯一摘取 AI 2000 领域榜首桂冠的女性学者。
10 大热点研究话题
通过对 AI 2000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可以发现当前 10 大热点研究话题是:Deep Neural Network(深度神经网络)、Machine Learning(机器学习)、Feature Extraction (特征抽取)、Social Media(社会化媒体)、Social Network(社交网络)、Computer Vision(计算机视觉)、Information Retrieval(信息检索)、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Data Mining(数据挖掘)、Speech Recognition(语言识别)。
图: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
图中每条色带表示一个话题,其宽度表示该话题在当年的热度,与当年该话题的论文数量呈正相关,每一年份中按照其热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国家研究热度趋势
通过对 AI 2000 国家研究热度趋势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热度前 10 的国家分别是:China(中国)、United States(美国)、Germany(德国)、United Kingdom(英国)、Canada(加拿大)、Japan(日本)、France(法国)、Italy(意大利)、Australia(澳大利亚)、South Korea(韩国)。从全局热度来看,美国早期就有着领先优势并一直保持着最高的热度,同时中国的研究热度近年来赶超美国。
图:AI 2000 国家研究热度趋势
图中每条色带表示一个国家,其宽度表示该国家在当年的研究热度,与当年该国论文数量呈正相关,每一年份中按照其热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序。
整体而言,全球入选 AI2000 学者之中,美国共有 1164 位,中国有 222 位,分布位于第一、第二名。尽管美国本届上榜学者数量比上届下降 6%,但是美国在人工智能整体人才资源、高水平科研成果上仍然占有绝对优势,这为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中国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研究热度最高的国家。虽然中国在学者规模上位列第二,但是与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相应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我们相信,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实现更多的关键技术突破,全球范围也将不断涌现出更多的人工智能顶级学者,而 AI 2000 人工智能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也将更加耀眼。
最新完整 AI2000 榜单已在 AMiner 平台官网发布。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