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银资讯
中国做大金融开放蛋糕
中国商务新闻网 | 来源: 中国商务新闻网 浏览次数:626
摘要: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持续加大,成为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十四五”时期这一步伐还将加大。

  近年来,中国金融业开放步伐持续加大,成为服务业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十四五”时期这一步伐还将加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准入限制,积极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提升利用外资综合质量。其中包括扩大银行、保险、证券、养老等市场准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要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服务业有序开放。

  投资机遇可期

  近年来,中国持续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特别是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业推出超50条开放措施,大幅扩大各类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目前,中国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等领域外资股比限制已完全取消,企业征信、信用评级、支付等领域给予外资国民待遇。短短数年,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力度明显加大。

  对此,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速度不断加快,程度不断加深,涵盖金融各个子领域,金融基础设施开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未来,金融业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大,将与世界分享成长的机遇。

  花旗集团董事长杜颂安对中国金融业开放的力度深有感受,他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表示,过去两年,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引人注目,包括保险、证券、资产管理在内的金融服务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它们将产品、专业技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带到中国,国际金融机构正进一步从中国的开放中获益。

  “中国作为拉动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和全球最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开放的吸引力还会不断提升,金融开放将面对新机遇。”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原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将在规则制度型开放上迈出新步伐,金融开放会给全球带来更多惊喜。

  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陈四清3月20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为金融业开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为中国金融领域开放作出了新的高水平承诺,外商在中国金融领域的投资机遇值得期待。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格局加快形成,各行业外资进入门槛持续降低,下一步在金融业细分领域、资本市场等众多领域有望进一步释放开放利好。

  开放中强劲筋骨

  3月1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进一步明确外国保险集团公司和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外资保险公司的准入标准。

  这是相关部门深入推动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的一个最新案例。随着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举措的深入落实,已有一大批国际知名银行、证券、保险、支付、评级等金融机构在华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

  尚福林建议,下一步,中国推动金融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还需在三方面发力:一是营造与高水平开放相配套的制度环境,鼓励中外金融机构平等竞争、深化合作、互相借鉴、促进创新;二是在扩大开放中持续提升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在不断开放的背景下,提高宏观金融管理和风险防控能力,最终全面与国际最佳实践对接,为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大量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将给中国金融业带来更大竞争。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表示,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带来的风险,是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打通之后带来的风险。要推进金融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解决储备货币、利率机制、国际宏观政策协调等问题;二是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使其与中国经济发展相称,以更好管控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风险。

  温彬强调,金融领域不仅要通过对外开放“引进来”,还要在对外开放中积极“走出去”。金融领域的双向开放可以让更多中国金融机构主动“出海”,实现强筋健骨,增强中国金融业的全球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提升金融领域开放的水平和质量。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