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7.5,环比上升0.5点,扭转了1月小幅回调态势,重返上升通道,处于去年2月份以来的最高位。该指数的变化意味着什么?
企业“减负”动力足
从分项指数看,虽然成本指数继续下降,但与由降转升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资金指数和劳动力指数一并保持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上;综合经营指数、市场指数、投入指数和效益指数仍处于景气临界值100以下,均比前月有所上升,分项指数整体呈现7升1降的格局。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分析,2月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反映出中小企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企业信心继续恢复,市场预期普遍改善,经营成本持续上升,资金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劳动力供应下降、需求上升,企业投资意愿有所提升,企业效益低位回升,行业整体景气状况有所改善。
“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是反映中国不包括个体工商户在内的中小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综合指数。2月份指数回升至一年来最高值,说明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以及对民间投资的各项支持政策,极大地增强了民营企业投资的信心。”南京农业大学工商管理学专业教授孙文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孙文华分析,今年年初散发的局地疫情很快得到有效控制,市场状况进一步改善,辅以“就地过年”等有效措施的保障让企业生产迅速恢复,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行业全面回暖,八个分项指数全部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中小企业资金紧张局面有所缓解。对此,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认为,通过金融管理部门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创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计划”等措施,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明显加强,缓解了不少企业的资金压力。
政策加码成效显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小企业”多次被提及,且明确提出要“用改革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政府严格根据中央下发的关于降低企业成本的相关文件,积极通过财政补助、信贷支持、社保费用缓缴、失业保险返还、税收减免、税款缓缴、房租减免等政策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在政策扶持下,多数中小企业信心不断提升,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走势实现了“V”形变化。
谈及国家为企业降成本开展的一系列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助理教授王鹏对国际商报记者说:“近年来,大量的传统企业尤其是生产经营类的企业都面临着成本高涨等现实问题。在疫情防控、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恢复市场信心。换句话说,保民生、保就业的关键是保企业、保岗位。因此,政府部门在想各种办法来降低企业成本,希望通过产业链的整体调整来降低企业成本,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王鹏认为,未来,国家应通过市场化竞争来降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在促进降成本重点工作的过程中,建议采用综合性的手段来实现目标:第一,运用传统意义上的补贴和减税政策。第二,增加投入性的措施,如增加新基建等方式来拓宽应用场景以达到助力企业增加收入、降低成本的目的。第三,善于运用新兴技术。政府在改革过程中需要配以技术变革,国家可以通过电子政务服务、远程办公、智能办公等方式来促进降成本重点工作的运行。第四,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特殊的政策。在降成本的工作中,可以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制度和灵活的用工制度。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