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257.8亿元,这是商务部12月3日发布的今年前10个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如果仅看这一数据,同比16.1%的降幅说明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客观存在。但如果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数据中颇有一些特点和亮点。
首先,旅游扯了服务贸易的后腿。如果剔除旅行服务,1-10月中国服务进出口增长2.3%,其中出口增长4.8%,进口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旅行服务进出口下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在疫情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的人员流动受到了限制,这让跨境旅游遭受严重冲击。以中国为例,1-10月中国旅行服务进出口8732.8亿元,下降47.1%,其中出口下降48.5%,进口下降46.9%。
其实,在疫情发生初期,旅行服务受到的影响就已显现。在商务部发布的前两个月服务贸易数据中,旅行服务进出口额就被单独提及:2563.3亿元,下降23.1%。此后,从发布前6个月的服务贸易数据开始,商务部每次都将剔除旅行服务后的服务进出口数据单独列出,这些数据大多实现了同比增长,最差的也是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可以说,疫情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跨境旅游上,对其他服务的影响正在减小。这意味着,如果国际疫情防控形势趋稳,各国旅行限制措施陆续解除,中国服务贸易增速“转正”并非难事。
其次,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成为领头羊。1-10月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6390.3亿元,增长8.3%,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44.0%,提升9.9个百分点。
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抗冲击能力强也是从疫情暴发初期就显现出来的。今年年初疫情最为严重,但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1-2月进出口额仍实现2765.7亿元,增长1%,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7.4%。如今这一比重更是升至44%。
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的增加显示出中国技术实力的增强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加速,进口的增加则集中于金融保险电信等生产性服务,表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和专业服务需求巨大。随着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一步完善,对创新的进一步重视,未来中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有望进一步增加。
最后,中国月度服务出口并非持续低迷,而是动态调整。数据显示,9月当月中国服务出口1625亿元,增长4.1%,单月增速由负转正。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今年以来中国服务出口单月增速首次由负转正。翻看此前商务部发布的服务贸易数据,单月服务出口正增长的表述至少在4月和7月出现过。这说明,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中国服务贸易月度出口仍有同比增长的能力。因此,准确分析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形势,客观看待各国目前经济发展现状,从中寻找机会,中国服务贸易还会有更多硬核表现值得期待。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