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引发业内对服务贸易发展的高度关注。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与国际市场和货物贸易联系紧密的服务贸易受到严重冲击。然而,随着中国复工复产顺利推进,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及新业态、新动能持续增强,上半年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亮点纷呈,为下半年服务贸易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半年亮点纷呈
7月21日下午,一场名为“南京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专题推介会”的活动在线上线下同步举办,吸引了超过200个国内外企业代表参会,还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香港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人士线上参会……
这是江苏服务贸易云上对接交流大会首场系列活动。交流大会已于7月20日启动,将持续到9月下旬,其间将密集举行6场系列推介会和100余场业务对接活动,体现了疫情之后服务贸易企业加速开拓全球市场的强劲势头。
这是江苏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一个最新举措。从全国来看,上半年服务贸易发展虽然遇到疫情挑战,但仍呈现出诸多新发展亮点。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所长李俊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上半年服务贸易发展主要呈现三方面亮点:一是由于疫情之下的新业态加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二是由于国际旅行减少,服务贸易逆差大幅缩小;三是服务贸易发展方面的一系列政策加速推出。
商务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8686亿元,同比下降14.6%。其中,出口7592.6亿元,下降2.3%;进口11093.4亿元,下降21.5%;服务贸易逆差同比减少2851.5亿元。
“上半年由于受疫情影响,出境游人数同比大幅减少,服务贸易逆差比上年同期有所收窄。”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司长赵同录在撰文介绍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时如此强调。
服务贸易逆差收窄对国际收支是一大利好。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7月17日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很有可能带动今年上半年的经常账户保持顺差。
下半年释放新机
6月份中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2126.4亿元,执行额139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7%和15%。这是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在7月23日谈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时介绍的情况。
服务外包取得的“成绩单”是服务贸易发展态势向好的一个见证。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博士何格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服务外包发展破浪前行,持续向好,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服务外包上半年逆势增长为全年提供了有利条件。下半年随着政策措施深入落实,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举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加速推进,诸多政策利好的释放将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发展。
李俊介绍,面对服务贸易领域经受了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国家在稳外贸稳外资以及扩大开放等项下出台了诸多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针对服务贸易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不少利好政策,而且相关工作未因疫情发生而中断,将在下半年释放更大增长潜力。比如商务部等部门认定了首批12家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对服务外包创新发展试点进行总结评估、推广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开展文化贸易出口基地评估工作、推进对服务贸易“十三五”发展的总结评估和“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不过,由于海外疫情形势仍然严峻,中国常态化防控疫情的压力较大,也会给连接海内外的服务贸易带来挑战。对此,李俊强调,全年服务贸易发展仍需注重保市场份额,尤其要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新业态、新动能对服务贸易的利好,引导更多实体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贸易发展,进一步增强服务贸易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力。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