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银资讯
全球产业链不能没有“中国环”
中国商务新闻网 | 来源:中国商务新闻网 浏览次数:742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的言论不绝于耳,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对产业链搬迁有所担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产业链“去中国化”的言论不绝于耳,国内也有不少企业对产业链搬迁有所担忧。

  但受访专家表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可替代,无论从全球化分工还是中国的生产能力来衡量,任何一个国家想要产业链“去中国化”都是不现实的,完全是与全球产业链更多元化、更具韧性的重构方向背道而驰。

  全球产业链离不开中国

  2月,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中国部分车企及上下游零部件企业推迟了开工时间,直接导致韩国现代汽车零部件供货中断。这一现象直到2月10日中国相关供应商陆续复工复产后才逐步得到缓解。

  3月,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而星巴克却选择在此时将其全球首个铂金级建筑与绿色烘焙制造基地签约落户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这座“咖啡创新产业园”是美国500强企业今年在中国新投资的首个产业项目,也是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一笔生产性战略投资。

  4月,中国疫情防控趋势积极向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沈阳宝马第三工厂项目举行开工建设仪式;埃克森美孚石化综合体项目——美国企业在华独资建设的首个重大石化项目举行“云开工”仪式。

  从以上事例中不难看出,全球产业链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直言:“有观点认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被逐步弱化,但我的看法正好相反。中国制造业韧性强,可在疫后迅速复工,加上配套完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替代‘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有着德国“汽车教父”之称的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经济管理和汽车专业教授费迪南德·杜登霍夫也指出,疫情防控期间,汽车生产大国供应链由“全球制造”变成“本土制造”并不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对于全球汽车产业链而言,聚集了供应链下游产业的中国有很多优势,全球汽车的未来也在中国,采取“撤出中国”的政策将成为失败者。

  产业配套集群无法轻易建立,这也意味着产业重建并非一件易事。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看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制造的优势已经被全球产业界所承认,既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完备的工业基础设施,又具有配套齐全、综合成本较低的优势,也具备了支撑全球产业链变革的基础。“中国制造业产业链集群上的优势是无可替代的。以TMT产业链为例,全球龙头企业几乎都认为中国在复工中展现出的管理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它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的制造业优势。”

  面对全球产业链的重构,杨元庆认为,未来,中国可能出现部分生产或少数产业链外移,或是企业选择回归母国,但不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迁移,因为这种做法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

  用更大的开放淡定应对

  “这次全球产业链重构不是简单的搬迁,而是根据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以及全球各地所形成的基础设施、营商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结构性的重新配置,并基于此创新出产业链集群垂直整合的产业结构。”黄奇帆认为,中国要审时度势,重新思考全球产业链布局的方向,突出优势,进一步夯实产业链集群化发展的基础设施,积极布局基于新技术的产业生态,推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黄奇帆直言,中国要敢于面对产业链上的短板,倒逼自己将产业链中的一部分举足轻重的零部件环节实现本土化,运用科技创新实现技术和工业突破,以产顶进。拥有产业链集群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杀手锏”,越是在当下的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下,越要健全产业链,完善产业链配套设施,吸引更多全球优秀企业加入,用更大的开放抵御“去中国化”的错误思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铝业集团原董事长葛红林表示,目前各国政府加快向市场注入多种资源,但能够接纳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而中国不断取得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成效将具有明显的投资风险较小、回报率高的比较优势,有望成为首选市场。“与其期盼海外资金向中国股市流入,还不如引导海外资金流入中国的实体经济。”

  葛红林建议,引导流入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是一个难题,这是对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严峻考验。中国要制定积极的政策,创造更有效的模式;保持更坚韧的定力,鼓励实体企业通过创新混改的新路径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要尽快大幅缩减实体经济方面的负面清单,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引资补链”,由产业集群的建设迈向产业链区域中心的建设。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