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称,近日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签署《数据共享合作备忘录》(以下简称《备忘录》),旨在加强跨地区、跨部门数据要素有序流转与融合应用,为加快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夯实数据基础。
随着技术的深度发展以及与金融业务、政府治理等领域的深度融合,数据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数据是资产、数据是石油等相关概念近年来在市场上被频繁提及。
从普通居民到政府机构都越来感受到数据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密不可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相关举措大大催化了这一认知,最直观的表现,每个人都需要以健康码作为通行证。相关制度的的建立已经迫在眉睫。
这些中央文件都在强调数据重要性
今年以来,中央政府层面也开始加大对数据重要性的强调,其中最典型的标志当属今年4月9日正式公布的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
这是中央发布的第一份关于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文件,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生产要素往往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等,随着社会和市场的发展,技术、信息、管理、知识等在相关讨论中也被视作生产要素。
此次《意见》则明确指出,要进行市场化配置的要素主要有五种: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数据作为生产要素之一,被正式纳入到国家所定义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中。同时具体提出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研究根据数据性质完善产权性质”、“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等。
事实上,去年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有史以来首次将“数据”纳入到生产要素,并参与分配。
5月18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再次多出强调了数据重要性。该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数据共享问题凸显
疫情蔓延期间,为了实现高效率的人员流动管理,浙江省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模式,随后这一模式蔓延覆盖到全国各地推出,适用于交通卡口、居住小区、工厂厂区以及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等应用场景。
尽管多年前就提出要将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此次疫情真正使得数据对于实际使用的重要性大为凸显,相关问题也被带出水面,比如数据采集和共享难度大的问题、发布不精确的问题、安全信任的问题等等。
市场各方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激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所近日就撰文提出了一些对推进数据共享发展的建议,比如构建数字身份标识,增强接入数据可信认证;发挥平台聚合效应,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完善数据共享融合机制,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统一认证机制,加速开展数据交换、数据接口等共性标准的研制;推动公共服务公开透明,强化数字化安全保障,构建区块链产业生态,制定面向不同应用领域的区块链标准等。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