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第48期)
中国社会组织动态 | 来源:中国社会组织动态 浏览次数:1565
摘要:

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第48期

  01今日要闻受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委托,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3月21日赴苏州市看望慰问在抗击疫情中去世的苏州蓝天救援队队员许鹏同志家属。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苏州蓝天救援队许鹏同志主动申请、积极参与,于2月7日前往武汉参与抗击疫情。2月21日凌晨,许鹏同志在向武汉转运抗疫物资途中意外遭遇车祸,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39岁。事故发生后,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多次通过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了解许鹏同志牺牲有关情况和身后事宜安排,并联系有关基金会为许鹏同志家庭捐赠了资金。看望慰问中,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有关同志向许鹏同志家属进一步转达了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的深切哀悼和诚挚敬意。同时表示,许鹏同志的事迹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看望慰问中,江苏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详细了解许鹏同志父母身体状况和孩子生活安排,并嘱咐有关方面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02

  社会组织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1、地方登记管理机关推动情况

  江西省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工委分别于2月5日、2月21日发出号召,要求全省“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发挥优势,主动作为。江西省民政厅发出《致全省性社会组织倡议书》,鼓励和引导全省社会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印发《江西省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疫情防控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要加强统筹谋划,周密组织部署,将疫情防控责任有效落实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服务各项工作中。江西省社会组织党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中政治核心作用的通知》,要求各所属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担当意识,扎实做好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广泛动员会员单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江西省社会组织管理局、省社会组织党委、省慈善总会、省红十字会、江西赣商联合总会、省爱心公益志愿者协会、省食品工业协会、省消毒产品行业协会等,先后下发倡议书,广泛动员社会捐赠,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优良传统,传递社会正能量。四川省民政厅3月20日组织召开行业协会商会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座谈会。就如何更好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加快助推企业复工复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杨伯明主持会议,25家省、市社会组织包括在川异地商会以及房地产、金融、电力、钢铁、服装、餐饮等重点行业协会参加座谈。会议听取了各行业协会商会采取的主要措施、会员企业复工复产现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杨伯明副厅长指出,自疫情发生以来,全省各级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有序参与防控,承担社会责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转入新阶段,当前主要任务就是防输入风险和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坚决打好、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据不完全统计,全省2.7万个社会组织全力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共投入人员32.7万人次,协助排查45.8万户、104.9万人,开展宣传600余万人次,组织捐赠抗击疫情资金12.5亿元,捐赠抗疫物资价值5.1亿元。

  2、社会组织引导行业企业情况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为指导和帮助会员单位和行业机构,积极开展调研,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行业影响情况和政策建议,指导会员单位申报优惠政策。发起了系列免费直播课程和“冠军十刻”公益活动,邀请知名专家、代表和体育冠军直播授课,指导行业单位复工复产。并编制了面向青少年儿童和家庭等5个系列线上居家健身运动指南免费课程,引导大众积极锻炼、增强体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此外,积极号召会员单位做好防控工作、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共捐款25万元,以及口罩11.75万个、消毒物资1553吨。

  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精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密切关注亚洲疫情的变化,积极协调会员企业,为急需防疫物资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给予援助。协会紧急筹集了100万只防疫口罩,对亚洲的泰国、马来西亚、朝鲜、老挝、柬埔寨等国家驻中国大使馆进行捐赠和国际援助,受赠国纷纷向协会致送感谢信,并给予高度赞扬。此次捐赠的防疫口罩是协会会员企业广州和祥贸易有限公司辛选团队,响应协会的号召向协会无偿提供的。疫情无国界,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将继续关注亚洲疫情的变化,对于急需防疫物资的国家和地区,将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为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奶业协会与行业携手同行,主动作为、及时作为、积极作为,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奶业保产保供恢复发展。引领行业,重点强化以下三项事宜:系统调查、深入研究,科学分析疫情影响;主动作为、积极应对,谋篇蓄势厚积薄发;科学研判、坚定信心,鼓舞干劲推动恢复。

  中国汽车保修设备行业协会1月26日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会长为组长,秘书长为副组长的抗疫领导小组。1月28日向会员企业发出倡议书,号召会员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勇于担当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捐款捐物、做好疫情防控,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贡献力量。2月16日协会对会员企业展开调研,上报交通运输部《疫情对汽保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反映了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诉求,并提出了对策建议,编制《涉及会员企业财税金融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发放给会员,帮助会员企业用好用足国家优惠政策。2月18日发文《关于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积极组织行业企业协调重要物资与服务保障,指导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疫情期间,协会还决定对湖北省会员企业减免会费,同时通过协会官网、微信公众号每天及时宣传报道会员单位事迹。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统筹疫情防控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坚持抗疫和复工两手抓、两不误。商会高度重视召开三次中层干部会议,研究和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商会相关部门定期与会员企业沟通联络,及时掌握会员企业在抗疫和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协调反馈,为企业排忧解难。截至目前,总商会直属会员企业复工率60%,复产率接近30%。商会引导会员企业为抗击疫情做贡献,截至3月11日,商会会员企业和爱心人士及所属北京京华公益事业基金会累计为疫区捐款捐物1.4661亿元。商会还利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宣传抗疫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截至目前,已先后发出疫情防控知识、公开信、倡议书、相关惠企政策、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等文章32篇,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传播了正能量。

  厦门市餐饮行业协会与厦门市商务局联合搭建起全国首个“移动食堂”供配餐平台,全力保障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团餐需求。先后推出供餐企业有20家,价格在每人每份10元至40元之间,品种和结算方式由订餐单位与供餐企业协商确定。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移动食堂”供配餐平台保障了上千家企业的团餐需求,总配餐量突破600万份,现日配餐量为19万至20万份。

  03

  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1、地方登记管理机关推动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民政局及时印发了《关于动员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公告》和《关于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引导全盟各级社会组织结合业务专长和优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印发了《关于依法有序开展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的通知》,从6个方面提出要求,确保在特殊时期,疫情防控和登记管理工作双手抓两不误。截至目前,全盟社会组织为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执勤民警、参与社区包联工作的值班人员,累计捐赠口罩11365个、手套2057双、消毒液1088斤、护目镜133个、医用手术服320套、医用隔离服900套、各类应急食品2010多箱、鸡蛋20000颗、蔬菜10吨、棉皮鞋330双、军大衣37件。

  2、社会组织参与疫情防控情况

  上海市室内装饰行业协会1月28日,面向行业会员发布防控疫情《倡议书》;2月11日,发布《关于会员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开工复工的若干意见》;3月8日,发布《室内装饰行业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引》;3月13日,向全市家庭装修消费者发布《致家装消费者的一封信》;3月17日,面向行业企业会员开展关于室内装饰行业参与疫情防控有关情况的调查。浙江省室内环境净化协会与浙江省教育局联合推出了“消灭新冠 浙净护航”为省内的学校免费提供消毒杀菌的公益活动。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协会很多企业的积极参与,全省有一百多家企业积极报名参加本次活动。当前,活动正在热烈、有效和有序地进行中。重庆巴南企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深入动员全体社工积极参与抗疫,及时传达抗疫政策、知识和全国同行参与抗疫情况,制发《关于疫情防控统筹行动的通知》《关于印发<社工参与疫情防控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疫情防控工作加强信息报送的通知》《关于调整疫情防控期间员工待遇标准的通知》等通知;率先在巴南区龙海社区试行《“三社联动”线上线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组建9名成员的线上社工服务团队,3名成员的线下社工服务团队,招募6支志愿者团队,深入6个小区居民群,提供综合疫情防控、疏导心理情绪、心理支持辅导、居家生活扶助、复工复产协助等志愿服务,并将服务模式复制到其他社区。截至目前,累计发放疫情防控居民告知书20000余份,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相关知识15000余人次,微信群发布疫情防控宣传信息3000余条,录制宣传VCR10条,发布疫情防控工作微信推文100余期,提供各类服务咨询2890余人次;累计排查4700余户12100余人,走访录入网格防控信息统计表700余份;累计梳理各类企业复工复产资料150余份,填写解除隔离书300余份,办理外出务工居民健康证明900余份。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