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2019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现场。 陈超 摄
2019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9日在重庆举行。政产学界从不同角度思考“中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和方法。
201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约15.4万台,超过欧洲和美洲的机器人安装总数,是全球机器人重要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同时,机器人产业出现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核心技术仍待突破等问题,也摆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前路上。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在会上谈到其对“推进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点思考。
首先是要注重用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他说,要注重开放合作、绿色协调发展,强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推动产业链纵向横向合作,加快构建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模式创新能力,加快推动高端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研发和推广应用。
第二是要注重强化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罗俊杰说,要加快突破机器人用高精密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传感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加强机器人基础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人机交互、柔顺控制、功能仿生、智能感知等前沿技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本体企业、零部件企业、集成商及用户企业协同,推进产品研发、零部件配套、生产制造、应用实施等各个环节的紧密协同、融合发展、合作共赢,打造机器人技术融合创新生态体系。
第三是要注重提升质量品牌,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罗俊杰称,要进一步推动完善机器人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
重庆两江新区是中国内陆首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目前,国家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机器人展示中心、机器人融资租赁平台、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功能载体已构建完善,发那科、川崎、库卡、ABB和华数等国内外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已落地。
谈到两江新区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秦淑斌称,将继续壮大工业机器人“整机+关重件+系统集成和智能化改造”的产业集群,加快推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集聚,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深度融合。预计到2022年,两江新区集聚100家以上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建成中国西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高地。
“2019年是中国机器人的转型年。”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赵杰称,这种转型是“虚向实”的转变、“量向质”的转变、“泛向专”的转变。中国机器人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机器人生产、“烧钱以建立竞争壁垒”等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对机器人行业的负面影响等。
赵杰在预测未来10到15年机器人产业发展时,仍充满信心:全球机器人产业将形成新的国际竞争战略格局,中国将成为其中的重要力量。亚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成为世界强国争夺的工业机器人重要市场。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