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黄子河: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数据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人民网 |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1895
摘要: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谨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大家参加今年第十八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发布会,以及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价大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摄影/张启川

  “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八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今日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主题是“打造智慧服务型政府,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会议聚焦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政务数据质量、政务数据治理等内容。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在大会上致辞,以下是致辞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我谨代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对大家参加今年第十八届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发布会,以及2019数字政府服务能力评价大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们第一次启动了一个Logo,大家能看到大屏幕右上角有一个DGPE,P在上面红色的Logo,数字政府和数字治理绩效评价的Logo,这个就代表着我们的业务,我们做了十八年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估,今后我们主要关注数字政府和数据治理方面的方向。我针对这个大方向谈三点主要的认识和理解:

  一,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全面渗透。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一个月前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提到信息化和数字化十三处之多,其中有两处值得我们特别关注,一是明确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参与到市场活动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推动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效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这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已到来的数字化转型,高度关注数字资源的管理和应用。

  二,数据赋能,数据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关键要素。当前,数据已经成为驱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构建数字政府的核心要素,据统计,2018年全球数据产量为33泽字节,预计2025年将达到175泽字节;2018年我国数据产量达7.6泽字节,预计2025年增长到48.6泽字节,全球占比将从23.4%增长到27.8%,成为第一数据大国。

  我们对于数据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升,数据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的资源,正在逐步被各界所认可和接受,从时间上来看,充分利用好数据资源,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部门的协同,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此背景下数据质量成为影响经济、影响政府转型的重要因素。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设数据驱动的数字政府是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判断。

  作为重要因素的数据,其资源的多寡和利用情况的好坏将深刻地影响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和效果。为此,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充分发挥是我们实现数据重要价值的重要前提。

  三,聚焦评估。深度支撑数字中国的建设,作为工信部的新型智库,我院长期关注国内外数字经济、数字政府的建设发展,数字化转型,数字治理领域承担着理论的研究者、决策的支撑者、建设的见证者和成效的评价者的角色,为各地地方政府提供大量的支撑服务。以数字政府为例,今年以来我们支撑网信办开展政务信息整合共享的评估,参与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这样的课题,出版了数字治理和数据安全的丛书,前两天还在给雄安做一个数据资源目录课题的研究。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和政府网站评估结果的发布会,正是基于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助力数字政府建设,支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安排和考虑。这一次的评估工作,主要是关注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政务数据质量以及数据治理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与往年相比,我们正在从网站的评估向能力的评估转变,从内容的评估向数字的评估转变,希望通过这种转变,来总结数字政府建设的经验,发现亮点,能给各地,各部门提供参考和依据。

  本次会议我们邀请到了数字政府领域的专家、主管的领导,以及技术单位,介绍他们的心得体会。稍后评估团队也会对数字政府服务能力系列的评估报告进行发布。自2002年到现在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开展政务信息化的评估工作已有18年,这18年中我们与诸位一起努力,促进了政府网站的建设与发展,为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管理水平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将在大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与大家携手同行,按照数字政府建设的最新要求,继续探索和完善我们的评估体系,优化评估服务的模式,为各地、各部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论坛和发布会,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谢谢。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