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示意图。天津大学供图
记者今天从天津大学获悉,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黄显教授团队近期成功研发全球首个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有望实现柔性电子产业和植入医疗器械的革命性突破。
柔性电子器件具有超薄、柔性、可延展的“类皮肤”特性,在能源、医疗、通讯等领域拥有广阔前景。理论上,利用柔性电子技术研发的微型“软体”机器人可以反复改变形状,实现运动、抓取、运输和触觉感应等功能。但现阶段“软体机器人”依然面临“硬伤”,需要依赖传统的刚性传感元件和电路,阻碍了性能的实现。现代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急切呼唤“全柔性”机器人的出现。
受自然界柔软的水母、轮虫等腔肠动物和浮游生物的启发,天津大学黄显教授团队利用液滴的柔软无定形特性和柔性电子器件的超薄柔软特性,构建了一种全新的“智能液滴”——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
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国际工程和自然科学领域权威期刊《尖端科学》。
论文第一作者、天津大学精仪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明行告诉记者,这款机器人长8毫米,高度不足5毫米,由电子器件和液滴两部分构成(如图)。液滴可以是水凝胶、水或者油,具体形态取决于机器人的应用场景。由于黄色柔性电子器件仅有1.1毫克,且超薄可弯折,因此可以被液滴携带着进行运动。
“构造上来说,这个全柔性、可编程控制的机器人不含有刚性传感器件,本身没有固定形态,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实现运动、变形和传感测量。”他说,机器人还搭载了多种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学传感器、应力传感器、葡萄糖传感器、食品毒素传感器和无线能量采集模块等,未来可应用于基因测序、化学合成、药物递送等领域,有望成为能进入人体检测治疗的“血管医生”。
据悉,如果应用场景需要搭载的传感器不多,机器人最小可以做到1毫米之内。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