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电子学会、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办的首届(2019)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17日在北京科学中心拉开序幕。大赛以“自主智能,共创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德国、英国、韩国、科特迪瓦、巴基斯坦以及国内知名高校共33支参赛队。此外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构组织代表出席大赛并交流。
自主智能机器人是机器人的高级形态,它在特定的环境下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自主产生决策,不依赖经验知识的框架式控制,形成自主的智能思维。这需要更加强大的智能算法、较强的感知交互能力、姿态控制能力和运动能力,对参赛者的编程能力和机器人本身操控水平都有较高要求。
此次竞赛的核心在于“看谁能驯化出更聪明的机器人”,共包括标准赛、自由赛和表演赛三种形式。标准赛和自由赛均根据在规定赛道上跨越规定数量障碍所用时间确定排名,机器人由搭载强大算法的芯片控制,根据赛道实际情况,机器人将凭借自己的“大脑”(而非人工遥控)分析判断决定跨越障碍的方式,完成所有障碍时间短者获胜。表演赛则重在展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结合,不限制机器人类型和表演内容。
首届(2019)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8月17日在北京举行。主办方供图
人工智能作为新的技术驱动力正在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而智能机器人的研究与应用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北京市科协表示,此次大赛的目的是搭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产、学、研交流平台,发现和培育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优秀人才。
对于人工智能来说,芯片是最核心的载体;而对于芯片来说,人才是关键。大赛执行主席、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教授王志华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大赛,促进芯片技术与机器人技术融合发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芯片设计。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教授柳惠俊,德国科学院院士、德国汉堡大学多模态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所所长张建伟等也来到大赛,围绕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发展等做主旨演讲。
据悉,首届(2019)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为期两天,将于18日决出获奖团队并进行颁奖。此外,大赛主办方还将组织参赛队参观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领域科创机构,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京创新创业搭建平台。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