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本周三称,到2030年,机器人将在全球范围内取代2000万个制造业岗位。
根据牛津经济学院的一项新研究,未来11年内,仅中国就可能有1400万机器人投入使用。
经济学家分析了工作场所采用自动化的长期趋势,指出全球已投入使用的机器人数量在过去20年增加了两倍至225万台。
尽管研究人员预测,机器人的崛起将使得生产率产生飞跃,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他们也承认自动化也有弊端。
“由于自动化趋势的加速,数千万工作岗位将会流失,尤其是在依赖低技能工人的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因此,这将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
然而,研究人员估计,如果到2030年,机器人的安装量比基线预测高出30%,这将使当年全球GDP增长5.3%。
报告称:“这相当于到2030年,全球经济每年将增加4.9万亿美元(按今天的价格计算),相当于一个比德国规模更大的经济体。”
哪些地区更易受到影响
根据该报告,过去四年,工作场所安装的机器人数量与之前八年投入工作的机器人数量相同。
据预测,到2030年,美国将有超过150万个工作岗位被机器人抢走。在欧盟成员国中,将有近200万人将因自动化而失业。
在失业问题上,美国最脆弱的州包括德克萨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印第安纳州,俄勒冈州被评为最容易受到自动化冲击的州。
德国的开姆尼茨州、图灵根州和上弗兰肯地区最为脆弱,而英格兰中部和西北部则是英国最为脆弱的地区。
改革就业政策
尽管面临失业增加的威胁,该报告仍敦促各国政府不要禁止自动化的发展。
“政策制定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不应试图阻挠机器人技术的采用。相反,我们面临的挑战应该是通过帮助弱势员工做好准备,适应机器人带来的巨变,从而均衡机器人带来的红利,”研究人员表示。
研究人员建议,政府可以用财政补贴来鼓励企业和工人参与当地的再培训项目。他们还呼吁政策制定者制定“积极、超前的计划”,以抵消自动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报告建议:“探索所有的政策选择,从基础设施投资到培训计划,再到全民基本收入等创新福利项目。”
这份报告还建议工人们“审核”自己的工作,以便更好地理解它所需要的人类技能和可能被机器取代的技能之间的平衡。
“采用‘终生学习’的心态,”研究人员说。“没有终身的工作。”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