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国际军警防务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据外媒报道,韩国军备采购部门报告中列名了军事机器人的相关采购项目。按照计划,相关装备将在2024年前交付使用。韩国军方称,相关设备将主要应用于搜救和侦察等非作战领域,但这一决定仍然引起了广泛争议和担忧。
从近年来各国态度转变看,人工智能军事化很可能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并将逐步改变战争形态和各国的军事力量对比。
相对于美国、俄罗斯,韩国在人工智能军事化上能力并不领先,但思维和应用却走在前面。2018年2月,韩国著名财团韩华集团与韩国科学技术院启动合作项目,开发可用于进行指挥作战、目标锁定与追踪的人工智能技术。
该项目引起了巨大争议,全球超过30个该领域研究人员联名要求叫停这一项目,否则将对韩国科学技术院采取学术抵制。但是,韩国企业和研究机构在压力之下没有改变初衷。从此次韩国军备采购部门的文件看,韩国相关研究已经走出实验室,进入到应用和实战阶段。
韩国这一次“列装突破”实际意义有限,短期内并不会使韩国军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这一措施已经打破了全球学界、业界多年来对于“人工智能军事化”的道德约束,将促使更多国家将已经成熟的人工智能装备投入到实际战场。
相比几年前,当今各国对于人工智能军事化有了些不同的认识。
很多国家逐步认识到,人工智能军事化是在当前条件下提升本国军事实力的最优选择。人工智能军事化将引起各国军事建设的新一次变革,即更突出技术、资本和数据的作用,弱化人力和规模的角色。这种方向对于受困于人口老龄化、传统军备规模小的中等发达国家尤为有利,可帮助其尽快缩小与主要竞争者的规模差距。
其次,人工智能军事化的逻辑得到充分验证。武器技术发展方向选择对于一国军事实力事关重大,需要高度慎重,其决策者一般倾向保守,不愿根本性颠覆现有体系。但是,近年来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军事决策部门逐步改变了态度,开始认定该产业和技术不是昙花一现,值得应用于战场。
此外,各国纷纷对于人工智能技术采取保护主义措施,削弱了业内抵制的根本动力。国际学界、产业界对于人工智能军事化的抵触并非完全来源于道德和伦理层面,也有实际的利益考虑。人工智能军事化将使各国从战略安全角度看待这一技术,进而采取限制技术自由流通、对相关产品采取出口管制、限制相关研究人员学术交流等保护主义措施,这将给相关产业和技术发展增加政治性障碍。
虽然人工智能军事化还未成为主流趋势,但美国、欧盟等国家已经充分认清了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开始采取相关保护和限制性措施。这些措施正在逐步改变学界、业界的利益取向,为了获得相关政府项目,一些研究者已经转而为政府和军方开展相关研究。
最后,国际局势并没有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趋于平稳,动荡甚至有加强趋势。没有战争,世界上就不需要武器。但从近年来的国际局势看,局部战争的风险并没有降低。一些国家基于区域安全局势,采用技术优势抵消规模优势的非对称策略,运用战场机器人是其中必要的环节。而其他国家也很可能步其后尘,根据本国军事需要应用人工智能军事化技术。
而一旦“潘多拉魔盒”被打开,那将是一场共同的灾难。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加速发展,智能手机正在拥抱这一新机遇。苹果、三星、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魅族等企业纷纷布局AI(人工智能)手机,推动AI技术在手机行业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2024-03-2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应用场景丰富的独特优势,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技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