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美媒: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老人有巨大市场潜力
参考消息网 | 来源:参考消息网 浏览次数:1064
摘要: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3月8日发表文章称,如果能帮助更多老年人加入数字社区,中国经济可能会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和社会收益。

  62岁的张志霞(音)曾是北京幼儿园的老师,如今仍耳聪目明的她决心不被中国的技术革命甩在后面。

  文章称,在张志霞的有生之年,中国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大部分中国人都赶上了快速的技术变革。

  例如,中国的手机支付应用软件用户已达8.9亿人。在中国城市地区,许多人几乎完全不用现金,使用移动支付的速度比许多更发达的经济体都要快。

  文章指出,从咖啡到汽车,所有物品都可以通过简单点击手机屏幕来购买。但这让一些老年人感觉被时代甩在了后面。

  文章称,虽然张志霞在掌握手机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她说,她仍然需要用一沓钞票来支付医院账单。

  “我很羡慕别人。他们只需扫描一下就能支付,但我却需要一张一张地清点钞票。”她说,“有时因担心算错还需要清点几遍。”

  文章称,随着中国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地接受数字生活,张志霞及其同龄人几十年来所熟悉的生活方式——在实体店购物、在银行排队、在路边招手打车——正在迅速消失。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说:“新的数字工具的普及对老年人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文章称,这一变化是在中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之际出现的。到2030年,中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将超过60岁。

  82岁的方慧生(音)说:“唯一能让我们用现金支付水电费的地方就是邮局。”她指的是政府将公共服务搬上网的尝试。

  陆杰华说,虽然政府试图通过新技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对一些老年人来说,这可能变得更加困难。

  他说:“去医院看病的老年人比年轻人多。”他指出,在医院看病使用移动支付软件对老年人而言毫无帮助。

  文章引述专家的话称,如果能帮助更多老年人加入数字社区,中国经济可能会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还有社会收益。老年人巨大的市场潜力被中国国家媒体称为“银发经济”。

  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教授梁海宁说:“老年人将是未来科技用户的重要群体。”

  据梁海宁估计,到2030年,60岁以上的网民数量可能增加两倍,达到2.45亿。到2050年,这一数字可能达到3.5亿。

  他说,如果他们能熟悉技术,包括无现金支付和在网上发送信息,将有助于在未来几年推动中国的数字经济。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