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报告
2018美国专利榜:中国专利数量增一成 排全球第五
腾讯科技 | 来源:腾讯科技 浏览次数:2021
摘要:

总体而言,美国专利局商标局去年授予的专利数量下降了3.5%,除中国外,其他主要国家获得的专利数量都低于上年。

  美国是科技业大国,全世界各国的知名公司一般都在美国申请专利,寻求对自身技术发明的保护。据外媒最新消息,2018年,中国公司的发明人获得了创纪录数量的美国专利,有希望超过德国,成为第四大(美国)专利持有国家。

  根据对美国专利商标局去年数据的一份分析报告,2018年,为中国企业工作的发明者获得了12589项美国专利,比去年增长了12%,比十年前的1223项翻了10倍。美国仍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去年美国专利商标局授予的308853项实用专利中,46%的专利来自美国,其次是日本、韩国和德国的公司。

  根据美景研究公司(Fairview Research)的IFI专利服务公司的分析,在美国公司中,仅IBM一家就获得了9100项专利,保持了最多专利获得者的地位,并将IBM的领先历史延长至26年。

  总体而言,美国专利局商标局去年授予的专利数量下降了3.5%,除中国外,其他主要国家获得的专利数量都低于上年。

  IFI高级分析师拉里·凯迪(Larry Cady)表示:“中国专利发明的持续推动非常有趣。中国很快就会超过德国,也许不是明年,而是后年。”

  国家排名

  2018年,中国是唯一一个美国专利数量增长的国家。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经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生物技术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

  专利申请量的稳步增长表明,中国企业也在开发自己的技术。美国专利商标局有一项针对“借鉴创意”对专利申请提出质疑的程序,不过过去很少有企业启动这一程序。

  凯迪说,专利授予总数的下降反映了过去几年里申请专利的数量减少了,不过去年申请专利的数量略有上升。

  凯迪表示,很难知道申请数量下降的原因,但一些公司在申请专利方面一直犹豫不决,因为人们对哪些类型的发明会通过审查感到困惑,特别是在软件领域,同时还有一些公司对专利制度进行了更广泛的攻击,这些公司声称,专利制度更多地阻碍了创新,而不是鼓励创新。

  “大交易”

  美国宪法规定的专利被认为是一项“大交易”,在这项交易中,发明人同意宣传如何复制他们的想法,以供他人借鉴,作为回报,发明人从申请之日起获得20年的发明专有权。

  在获得专利最多的10家公司中,有6家是美国公司,包括芯片竞争对手英特尔公司和高通公司,以及微软和苹果公司。

  汽车制造商福特汽车公司是进入前十名的唯一家非科技公司,该公司一直把大量精力放在自动驾驶汽车上。进入前十名的四家亚洲公司是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排名全球第二,随后依次是日本佳能公司,韩国LG电子公司,以及中国台湾的台积电公司。

  IBM Research-Almaden副总裁兼实验室主任魏思乐(Jeff Welser)说:“我们将申请专利为推动创新的一种方式,我们持续了108年,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推动这一创新议程,这也是IBM持续转变的原因。”

  专利多产的IBM

  在去年获得美国专利数排名前20位的企业中,福特,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和和中国显示屏制造商京东方科技集团是少数获得两位数增长的公司。

  IBM的新专利包括1600多项人工智能专利、2000项云计算专利和1400项网络安全专利。IBM高管魏思乐介绍说,这些专利来自IBM在美国47个州和48个国家地区的8500名员工发明人。

  魏思乐最喜欢的是有关IBM的“辩论机器”的专利,能够针对不同论点提出支持和反对意见。

  IBM首席执行官罗睿兰(Ginni Rometty)在一份声明中表示:“IBM致力于在改变世界运作方式的技术方面发挥领导作用,并解决许多人还没有想到的问题。”

  尽管IBM花了20多年的时间获得了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多的专利,但它并没有保留所有的专利。

  上述机构IFI仔细研究了数据,发现IBM在专利最终拥有者的名单上排在第三位。生产手机、半导体、电视和冰箱的三星电子以61608个专利系列位居榜首,其次是日本佳能(34906)和美国IBM(34376)。

  凯迪表示:“三星电子倾向于保留他们的专利,而IBM则对外转让了很多专利,IBM是非常谨慎的,如果他们有一项专利不能为他们做任何事,他们就会放弃,而不是为此支付费用。”

  魏思乐表示,IBM向其他科技公司出售了相当数量的专利,为基于开放源码技术的合作伙伴或项目贡献了许多专利,并让一些专利变成公共领域专利。

  另外,专利数量并不直接等于经济价值。在美国专利商标局的统计数据中,没有一家制药公司能跻身前50名专利获得企业名单。

  凯迪说:“在制药行业,专利就是一切。它决定了你可以对一种药物收取多少费用。这些专利的价值更高,但数量更少。”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