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个人云盘决胜“移动传输”电信运营商或占先机
天极网 | 来源:天极网 浏览次数:739
摘要:

经历2016年剧烈的行业洗牌,个人云盘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运营,商业模式日益清晰,AI等技术的应用正在为个人云盘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经历2016年剧烈的行业洗牌,个人云盘市场逐渐走向规范化运营,商业模式日益清晰,AI等技术的应用正在为个人云盘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中国个人云盘行业研究报告》,提示云盘移动化加速推进,市场面临新一轮洗牌,家庭共享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云盘移动化大势所趋 传输速度是痛点

当前,移动互联网全面普及进一步激发了用户备份同步和在线文件管理需求。新兴互联网业务产生的数据量正在呈现出几何级增长态势,个人云盘在移动场景下的应用更为频繁和广泛,实时上传下载、移动办公、家庭共享日益成为云盘应用常态。艾瑞报告显示,2018年9月个人云盘在移动端的月活跃用户规模为7511.3万,相较去年同期增长25.4%。超过7.5亿的手机网民规模为个人云盘市场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云盘移动化是大势所趋。

早期入场的互联网巨头和电信运营商大多已经向用户提供了T级的存储空间,大部分用户对存储空间的需求感知不强,而在移动应用场景下,传输速度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更为凸显。理论上,服务器存储速率和用户宽带速率决定了个人云盘的传输速度,但个人云盘商业模式单一,服务商普遍采用限速的方式,人为地降低免费用户的实际传输速度,迫使用户向付费转化。免费用户心理落差过大因而怨声载道,传输速度慢成为现阶段个人云盘最主要的使用痛点。

目前,个人云盘的竞争在互联网巨头、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三类玩家之间展开,在云盘移动化的浪潮下,电信运营商基于服务器和带宽资源优势有望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一方面,服务器和带宽等基础设施资源是个人云盘最主要的成本来源,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张,服务商所面临的成本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电信运营商在既有业务领域拥有大量的闲置存储和带宽资源,因此能够摊薄个人云盘产品的成本。另一方面,服务器和带宽资源优势也保证了稳定高效的数据传输服务,同时加持成本控制优势,让电信运营商有能力也有意愿让利于用户,带来更好的数据传输体验。以天翼云盘为例,其卖点主推“不限速”上传下载,且对普通用户开放,成为应对市场竞争的杀手锏。

家庭场景增量瞩目 云盘或成智慧家庭核心枢纽

“家庭共享”是个人云盘服务的一次晋级,是围绕个人向其生活圈的扩展。这得益于各类型智能终端在家庭场景中的普及,用户需求驱动个人云盘服务商的服务创新。集中存储在个人云盘中的家庭资料,能够在智能手机、PC、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多终端间轻松流转,个人云盘因此成为家庭的媒体娱乐中心和互联互通中心。与此同时,智能家居设备所生产的数据,如监控视频、健康数据等均可保存在个人云盘内,方便统一的家居管理服务。围绕“家庭共享”的创新服务为个人云盘赢得了更多的用户,同时大幅提升用户黏性及付费意愿。个人云盘在个人场景的基础上向家庭场景倾斜将是行业下一阶段的重要特点,家庭场景的增量需求将为个人云盘市场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当前,消费级市场中的智能终端早已不限于手机、PC、平板、电视四大品类,智能手环、智能摄像头、智能音箱、智能冰空洗等终端设备都已经开始走入到千家万户。艾瑞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达到3254.7亿元,同比增长24.8%,智慧家庭雏形初现。智能设备无论是数量或种类都在持续增加,并且源源不断地产生海量数据,数据的存储与处理成为智慧家庭应用的重要挑战。底层IaaS技术不断迭代更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赋予了个人云盘强大的数据存储及处理能力,其价值将在智慧家庭中更加凸显,未来有望成为智慧家庭的核心枢纽。

开放平台打造协同效应 反哺产品生态圈前景可期

现阶段主流的个人云盘服务商除云盘产品外,大多拥有面向C端用户的整套产品生态。通过打通各条产品线,用户可以在同一账号体系内,将其在通讯社交、影音内容、实用工具等应用内的数据备份到云盘内,基于服务商的产品体系实现轻松的管理与共享。

与此同时,个人云盘产品以API/SDK的形式开放云存储能力,允许第三方应用访问用户存储在云盘上的数据。围绕内部自有应用与外部第三方应用建立起的产品矩阵,为用户提供了无缝平滑的跨平台使用体验,以协同效应进一步提升个人云盘对用户的价值。

在产品矩阵协同以及个人云与家庭云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个人云盘将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其用户数量、活跃度、黏度有望获得大幅提升,可以反哺服务商产品生态圈助力整体业务发展。同时,服务商借助个人云盘打通各个平台形成新的网络生态系统也成为可能。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