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进步带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但技术创新往往会让人忽视甚至掩盖技术运用的风险。如何平衡监管和创新成为近期金融科技界关心的话题。业内人士认为,适当监管有助于金融科技回归本源,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我国的金融科技行业从线上支付起步,历经多年发展,目前已经覆盖支付、信贷、投资、保险、征信等业务,尤其是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已经领跑全球。
“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客户,为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提供了机遇、引入了竞争,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日前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会上说。
比如,阿里和腾讯在网商平台、社交、游戏等主业积累大量客户后,以支付服务为入口涉足金融业,形成整个金融业务链条。国际上,亚马逊也搭建了金融业务的生态系统,几乎囊括整个银行业务版图。
“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场容量、降低风险集中度,为解决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供新的手段。”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蔡鄂生说。
他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在给科技创新型公司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金融科技正在重构金融监管与金融业务之间的逻辑,使得很多新兴业态游离于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之外。
“监管者往往缺乏充分的技术手段对金融科技进行动态监测、实时追踪和事前预警,从而出现了监管漏洞,以致出现数据隐私保护不完善、技术与数据垄断等问题。”蔡鄂生说。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认为,应该辩证看待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监管和创新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伴而生,适当的监管有助于加快金融科技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回归金融本源,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长远看,如果监管层面缺少对大型科技公司的引导,反而会降低金融运作效率,加剧不公平、不平衡等问题。”朱隽说,要通过加强规则制定以应对监管套利,在鼓励创新、提高效率的同时兼顾公平,妥善化解影响金融稳定的风险因素等。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3月18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最新公募基金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6家,其中,外商投资基金管理公司49家(包括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97家;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资格的证券公司或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子公司12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1家。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29.30万亿元。这也是公募基金总规模首次突破29万亿元。...
2024-03-19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
202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