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世行:人工智能无法取代的是拥有这三类技能的人才!
南方都市报 |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1426
摘要:

科技的发展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类工作性质的变革?今日,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联合世界银行在深圳进行全球首发的《2019世界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便以“工作性质的变革”作为核心命题,解答了这一问题。

  《报告》指出,虽然技术发展令大部分“可重复性的”工作都被机器取代,但技术作为一个“矛盾体”,也正在重塑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同时,《报告》指出,未来投资人力资本将成为各国应对不断变化的经济机遇的优先任务。

  01

  三类技能在劳动市场上无可替代

  全世界使用的机器人数量迅速增加,似乎引起了各领域从业者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感。但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詹思敏在现场解读报告称,人工智能对未来就业局面影响,并非如想象那样“悲观”,未来容易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是那些“可重复性的”、“可编码的”工作。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詹思敏发布报告

  同时,技术为创造就业、提高生产力和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开辟了路径。詹思敏表示,创新已经改变了生活水准,对创新的恐慌是毫无根据的。通过创新,技术产生了新的部门和新的工作。比如,京东金融创建了3000多个与风险管理或者数据分析相关的工作岗位,来取代传统的信贷员,用以完善数字化借贷的算法。

  《报告》认为,三类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这三类技能是:高级认知技能(比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社会行为技能(比如团队工作能力)以及能够预测、适应能力的技能组合(比如推理能力、自我效能)。培育这类技能要求个体具有坚实的人力资本基础并进行终身学习。

  新市场和新工作需要员工具备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沟通和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拥有高认知技能和行为技能的人才将成为未来人力资本市场上的“香饽饽”。

  世行调研的数据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自200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中从事非重复性认知技能和社会行为技能密集型职业的就业比例从19%增加至23%,发达经济体中这一比例从33%增加至41%。在这些经济体中,这类技能以及不同技能组合所能获得的回报也在持续增加。

  02

  人力资本建设将成当务之急

  《报告》分析提出,在一个快速演变、日益受到技术影响的劳动力市场环境下,政府可以从人力资本投资、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为人力资本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创建所需公共资金的财政空间三个方面采取行动,加强人力资本建设。

  其中,加大对人口健康和教育的投资是当务之急,为此,《报告》首次提出了世界银行新人力资本指数,指出了健康和教育投资与未来工人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数据显示,在有统计的157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人力资本指数排第46位,得分为0.67。

  发布会现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办公室局长詹思敏、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贡森、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京东金融研究院院长孟昭莉、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资本市场学院院长金立扬等嘉宾进行报告点评

  对此,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常务副主任贡森表示,对未来工作供给的数量不担心,中国还是有优势的。但将来工作的职能和传统的工作相比,职业技能组合上对中国有很大挑战,要求人才有批判性的思维和人际交往的能力,过去重视的是认知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感同身受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得很少,批判性思维也没注意培养,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需提升。

  此外,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表示,对儿童的培育投入相当重要。一个人0到5岁阶段的健康和智力是奠定他将来能不能成为适应未来工作的基本条件,目前儿童的情况令人堪忧,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大概有2.5亿人5岁以下的儿童正在遭遇不能充分实现自己发展实力的风险。

  海闻指出,在我国农村,6个月到1岁的儿童有30%达不到未来人力资本需要的脑力和智力健康的要求。如果不改善的话,未来有将近1/3的人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儿童作为未来的劳动者,获得了较好的医疗保健和教育机会,但教育质量仍有改善的空间,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