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
院士+企业家在南京软博会上分享“数字经济”前沿观点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1999
摘要:

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8月31日-9月1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8月31日-9月1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在“数字世界 智领未来·2018中国数字经济高峰论坛”上,各嘉宾围绕软件产业面临的机遇、数字经济新智能、构筑数字产业生态和构建数据治理体系等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对软件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研讨。

  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开幕式现场(图片来源:南京会展办)

  大数据推动信息化进入新阶段

  中国科学院院士梅宏介绍,互联网当前正进入以数据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导的第三波浪潮。信息化整合原有产业结构,编织新的产业网络,建立新的基础设施,扩散新的和先进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法,从助力经济发展的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影响力从量变到质变。

  “如今,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正在成型,即将进入信息技术带动经济发展的爆发期和黄金期。”梅宏如是说。

  梅宏认为大数据是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数据是重要生产要素,网络是重要的载体,而信息技术应用是重要的推动力。并表示数据共享是大数据产生价值的根本。

  “数字孪生城市”出现

  “未来城市是一座数字孪生城市。” 中软国际董事局主席陈宇红说,所谓城市数字化,就是把各级政府、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方方面面数字化,城市有一个物理的世界,就有一个孪生的数字世界。

  陈宇红表示要做数字孪生城市,首先从研究开始。孪生城市核心有三点,以研究为导向,把这三个方面通过逐步的实践建设起来,建设算法模型的完整级,在各场景里去尝试。通过建设新的数字大生产体系,利用势能、云赋能在云上把所有企业的软件工程能力拉平,成为核心、合格的数字大军。

  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南京会展办)

  中国软件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大

  过去短短十多年间,智能时代和数据世界为中国经济腾飞插上翅膀,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高峰论坛上指出,我国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从2000年的560亿元到去年的5.5万亿元,产业增长足足有一百倍,第一功劳归功于政府。

  “看数据,我们信息技术产业的规模中国第一。”倪光南自豪地说。中国的软件产业包括服务业,信息领域企业主体比较多的互联网、服务业。

  “开源是开放的快法模式、商业模式,适合于中国。”倪光南表示这些年来,中国软件界正沿着使用者-赞誉者-贡献者的道路,不断增加其在世界开源软件界的贡献和话语权。

  数字经济出现新的运营商

  “现在计算力变成新型的生产力,这里面有三个,政府、企业家、个人。”浪潮集团董事局孙丕恕把计算分成六个计算,关键计算、高性能计算、云计算、AI计算、边缘计算、量子计算。他表示如今云计算成为主流。

  在日常生活中,互联网数据占了20%,组织数据占了80%,政府数据占了80%,重构数据价值。孙丕恕预测三年之后,一定会出来大数据交易商。数字经济会出来新的运营商,云服务运营商、大数据运营商、智慧城市运营商。

  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国际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交易博览会活动现场(图片来源:南京会展办)

  北美人工智能数据经济发展七大趋势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凌晓峰表示人工智能在国外有七大趋势。

  第一大趋势为智能大脑(数据大脑),告诉人们如何做出更好的智能决策;第二大趋势叫做智者大脑,由AI(人工智能),和其他的智能城市、智能的交互、智能的交通等联系在一起;第三为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型机器人等等都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的生活;第四是无人驾驶技术;第五个趋势叫Intelligent Souls智能的灵魂,电子人能够和人更好的交流;第六叫Intelligent Mates,将来的三十年机器人将会作为人的陪伴;最后一个发展趋势叫Intelligent Soldiers。

  凌晓峰并强调四种非常重要的思维策略:四个C,第一个叫Critical,第二个叫Creative,第三个叫Communication,第四个叫Collaboration,他表示这是将来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

  数字经济时代 数据当属核心要素

  在产业变革浪潮中,要如何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国内首家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货物调度平台运满满的联合创始人、总裁苗天冶表示,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当属核心要素。

  “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开启明天的钥匙。”在他看来,大数据,对汽车货运行业的影响,是颠覆式的。

  数字经济也在不断改变传统行业面貌,信息技术不再仅仅被当作一样工具,软件、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正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使数字经济成为发展的新动能。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