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出现,人工智能将在五年内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
百家号 | 来源:百家号 浏览次数:1019
摘要:

在20世纪40年代,AT&T雇佣了35万多个电话总机接线员-这个工作几乎消失了。但是,今天,一些人估计,全球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的人数为1200万人。

在20世纪40年代,AT&T雇佣了35万多个电话总机接线员-这个工作几乎消失了。但是,今天,一些人估计,全球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的人数为1200万人。正如技术和通信的变化一样,工作也在发生变化。我们所知道的劳动力正处于一场革命的阵痛之中。

人工智能影响:重新思考教育和职业培训

随着一些人称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出现,创新型公司已经开始适应,促使对劳动力发展战略进行重新评估。尤其是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比如提高生产力和创新。它还对员工的技能设置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技术如何塑造工作的未来,企业如何才能跟上?

招聘经理指出技术驱动的劳动力转型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正在发挥作用的技术。最近的研究表明,招聘经理们正准备迎接由科技引发的变革-从现在开始。62%的受访经理表示,人工智能将在五年内改变他们的工作方式.其他新兴技术,如物联网,预计将引发类似的变革(资料来源:Salesforce劳动力发展调查,2017年5月)。

认为每项技术都将在五年内改变我们工作方式的招聘经理所占百分比

就像任何创新一样,有好有坏。例如,3d打印给了我们先进的,低成本的假肢和可打印的枪支。在工作场所,这种影响也可以用两种方式来论证。45%的招聘经理认为人工智能会对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32%的人认为它会产生消极影响(资料来源:2017年5月的salesforce员工发展调查)。为更高层次的工作和软技能铺平了道路《世界经济论坛就业前景报告》发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35%的核心技能将发生变化。毫无疑问,人工智能具有使某些工作自动化的潜力。但我们经常会在自动化和工作之间做出错误的选择。

工作场所的人工智能: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在最近一次关于未来工作的采访中,帕洛阿尔托市的首席信息官乔纳森·赖奇托提供了这个例子。如果你追溯到100年前,他说:"我们社会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要么在农场工作,要么在工厂工作。几乎没有人在农场工作-我们有机器来做人类曾经做过的工作。我们的工厂采用大规模生产技术,实现了大规模自动化。"

社会的持续自动化意味着人类越来越注重更高层次的工作。"

世界经济论坛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心的联席主席zvika krieger指出,"随着人工智能开始影响劳动力,自动化取代了一些现有技能,例如,我们看到对情商、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需求正在增加。"

人工智能和工作:这段旅程永远不会结束CNET。

事实上,73%的招聘经理认为创造性和抽象思维将变得更加重要(资料来源:Salesforce员工发展调查,2017年5月)。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与2015年世界经济论坛之比较

世界经济论坛(WorldEconomicForum)强调了劳动力变化的速度,指出了10年前不存在的10个工作岗位-包括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和社交媒体经理。另一项估计是,"今天进入小学的孩子中,有65%最终会在我们尚未注意到的全新工作类型中工作。"

然而,企业仍然缺乏正规的计划来保护他们的劳动力

彭博社的研究表明,商业和学术界都缺乏装备未来劳动力的计划。只有大约一半的企业和三分之二的学术机构制定了应对新兴技术影响的正式计划。这是一个错误。salesforce的研究显示,大多数招聘经理(68%)认为正规的再培训课程对员工来说非常有价值,但只有46%的人认为这些课程是最重要的。

不解决劳动力发展和再培训问题只会扩大数字技能差距,威胁到企业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的竞争能力。已经有52%的IT领导者表示,技能差距是组织面临的主要挑战。87%的公司表示,大学没有为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今天的工作。只有29%的IT组织认为自己跟上技术潮流的能力是优秀的。

世界经济论坛发现,到2020年,劳动力所需要的核心技能将有超过三分之一与现在不同。与此同时,客户期望公司提供新产品和服务的频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而且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培养创新文化,生产创新产品和服务,员工培训和再培训必须成为企业战略的重点。

在为人工智能和未来工作做准备时,加特纳敦促首席信息官"扩大IT章程,包括帮助员工迅速接受新技术",同时"简化学习和使用核心技术评估标准"。如果我们要适应人工智能,首先要优先考虑员工培训项目。这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投资于建设个人的能力,就像我们投资于建设技术能力一样。克里格的观点是:"随着技术变革的步伐加快,我们需要确保员工们掌握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蓬勃发展的正确技能。"毕竟,如果员工队伍在70年内从总机运营商发展到移动应用程序开发者,想象下一个50年将会发生什么。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