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面板价格的下跌趋势带来彩电产品平均单价的下降,让今年上半年的彩电市场呈现出量增额减的态势。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2260万台,同比增长3.6%,零售额规模为725亿元,同比下降2.0%。
显而易见的是,产品销量的增长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太大的利润空间。今年俄罗斯世界杯的热点营销和年中618大促,提振了彩电市场的整体销量,为“量”带来了增长;但在“额”上,反而表现为减少。究其原因,我个人总结出以下四点:第一、2018年上游面板价格比2017年有明显下降,伴随面板价格的下降,彩电产品的平均单价也随之降低;第二、一线彩电企业在面板低价时采购了大量面板,积累了大量整机库存,为将之前积累的库存做清理,增加出货量,厂商纷纷降价销售;第三、互联网电视品牌为了在2018年实现逆袭,故意拉低售价,也影响了电视行业的定价策略;最后,人员成本、运营成本的增加,也为企业利润的增加带来阻力。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半年的量增额减对于彩电企业来说并非利好。在下半年上游面板价格再次上涨,以及市场整体保有量无太大波动的情况下,我个人认为彩电企业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寻求自己的生存之路。
第一,杜绝价格战。降价销售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打价格战。虽然销量可以获得暂时性提升,但是价格刺激带来的增量会越来越少,造成市场透支,不利于长远发展,依靠价格战的企业,以后的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第二,扩充产品线。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主流消费人群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厂商的产品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拥有大屏、智能、高清等优势的高端产品不仅扩充了产品线,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而且不易受到价格战的侵蚀,成为彩电企业脱困的主攻方向。
第三,提高高利润产品份额。企业要针对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受市场欢迎产品的生产销售比重,并且努力降低其各项成本,提高产品带来的利润,同时要合理管理库存,避免产品积压。
第四,积极扩展海外市场。国内市场需求日渐饱和,导致竞争十分残酷,而海外市场还处于发展不平衡、普及阶段,为中国彩电厂商提供了市场和施展能力的空间。
第五,丰富销售渠道。传统的营销渠道已经不能适应家电企业的营销需求,以京东和苏宁为代表的家电零售平台在产业链中日益占据渠道控制权,彩电企业只有开辟新渠道,以多元化的渠道分散行业风险,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实现发展。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