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智能制造,是中国家电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必然选择。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家电行业需要大量人力,而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人力成本上涨,企业必然要选择更加“划算”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随着家电制造日趋向机器人自动化等方向转变,智能制造在精工细造以及高标准要求上,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此外,智能制造也解决了传统人工所面临的高强度、高危险环境。
这其中,机器人行业无疑是中国家电智能制造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时也是未来家电行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在《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规划中,工业机器人已被列入国家大力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在过去的 2017年里,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13万台,增长81.0%,可谓一路高歌猛进。在此背景下,海尔、美的、格力等国内家电龙头企业,纷纷开始布局各自的机器人战略,例如海尔发布的《海尔智慧家庭——服务机器人战略1.0》、美的的“人机新世代”以及库卡机器人生产基地、格力提出的“机器换人”等。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在机器人工业领域仍然面临自主研发不足的问题,目前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比在30%左右,而在高端应用领域,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甚至不足5%。包括国内家电巨头在内,大部分企业主要还是通过并购或参股的方式,引进海外现有的机器人品牌。
当然,引进吸收消化国外优质资源本无可厚非,此举有利于先进技术、先进管理以及新工艺“为我所用”。但从长远来看,自主研发仍旧是中国家电企业最终的“归宿”,“买买买”只是手段,最终还是要转化为自身的核心技术,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中国智能制造的振兴与繁荣。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