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改变走出去的思维方式
中国电子商会 | 来源:中国电子商会 浏览次数:5316
摘要:

我们的走出去,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中国10年前就开始提倡走出去,十七大把走出去提到了顶级的高度。

  但要怎么走出去,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走出去要有什么准备,等一系列问题,都比较模糊,于是走出去没有实质收获,尤其如果是按照利润率指标衡量。

  自导自演的走出去闹剧有之,走出去赔本赚吆喝的有之,走出去要名不要利者有之,走出去镀金回来忽悠的更有之,最多的走出去形式则是:拼中国农民的命、糟蹋中国的环境、贱卖后代的资源,只为取蝇头小利,这些畸形的走出去实在需要考虑。

  而有自尊的,真正稳扎稳打的走出去,没有糟蹋国人,没有糟蹋祖宗,靠知识和管理优势,走出去,站住脚,并取得国际平均利润率的就少之又少了,除去华为和海尔,在中国若再想找到这种受尊重的走出去企业,难!

  我们的走出去,总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中国的走出去如何才能象姜文电影所说的那样:站着还得把钱挣了。

  我们认为,这需要一个革命性的走出去的思维,需要一个思维的革命,我们必须把走出去从纯粹弄自己的钱的生意,转化为弄大钱的事业,弄经济的事业。把走出去从一个小生意,看成一个大系统工程,它正如一个人的远足,应该有人预先帮你谋划一个路线图,正如打仗,要有军师预先帮你策划一个战略战术,走出去必须几个基本步骤,可分三部分:

  一、弄清走出去是怎么回事

  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走出去的目的是什么?不彻底了解为什么要走出去,可能就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走出去有几项指标?企业的目标和国家整体的目标是不是一致?是不是弄到钱就算成功走出去了?

  几千年的闭关锁国,使得我们落后了挨打了,所以,我们要开放,但开放本身不是目的,开放是手段,开放的目的在于科技与文化的交流,在于交流科技和文化成果,使自己保持不落后,而经济和产品的国际化并不是开放的直接的目的,但往往不开放经济和市场,科技和文化的交流也就变成不可能的了,因此,开放就必须是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开放。

  但我们不要忘记,开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人家的钱,如果抱这样的目的,势必会引起各界的严重不满和摩擦。

  但作为落后国家,你不给先进国家经济好处,他就不会和你进行科技和文化的交流,就不给你想要的东西,而且往往你给了他想要的,你照样得不到你想要的高技术,因为那个东西必须要通过你自己自力更生的创造。

  但为了不落后,学习先进科技与文化成果,我们必须开放,于是我们加入了two,但加入WTO我们就受到了约束和限制,变成了我们对开放自身市场的一种承诺,等于我们必须允许别人进入我们的市场到一定程度。

  既然我们必须开放,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那我们就只有开放,但开放就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比如,我们开放了市场,可能因为我们的科技劣势导致我们某些行业的消失,被国外力量所吃掉;因此,既然允许别人进来,就必须自己也形成强大的优势,走出去占领别人的市场,这样,自己才不被别人吃掉,即使吃掉的了某些行业,如果我们在另外行业有发言权,至少可以做为交换的条件,和强国谈判,让他们不能轻易威胁我们的经济安全,但如果我们什么拿手的东西也没有,那就只能是被动的等别人打上门,这和战争没什么两样,你不打出去就要被打上门。

  现在的经济就如战争,科技是武器,走出去就如占领别人底盘,如果没有武器,光嚷嚷占领别人底盘是无用的。

  不透彻了解这些,就无从谈起走出去的策略,失败就在所难免。

  二、透彻认识世界

  走出去,本质上说,就是经济战,就是博弈,就是多边对局。

  在明确目标后,必然制定策略,而策略制定,就要了解当今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模式和经营策略,其次才是依据对他们的了解,来制定自己的对策。

  就目前而言,至少我们要了解美国和欧盟,日本还在其次,透视他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管理、科技等等方面,了解了他们是怎么运转的,才能制定出有效的应对策略,不理解他们,不知道别人如何来对付自己,只把他们当作订单来处理,是盲目更是愚昧的,结果必然很严重,正如大豆、轮胎、钢铁、粮食等等产业遭受的调查、打击,桩桩件件都是致命的伤害,这一切,就是缺乏对世界的起码理解。

  我们的企业过去特别重视眼前的蝇头小利,但这种做法不能长,长期下去损失的必然是企业性命和行业性命,这并非危言耸听,我们有些行业就已经彻底被清出市场了。

  错误就在于,我们以自由竞争时代的策略,应对帝国主义时代的策略,以无谋应对阴谋,以小门小户应对集群,如何能取胜?我们必须制定集团垄断,甚至国家垄断的竞争策略,才能应对国际市场,过去后起的韩国日本,无不若此,无不是举国之力支持几个大集团出击国际市场,这些集团,貌似民间后台则是政府。

  三、建立进步文化,提升管理效率

  走出去,象打仗,需要路线图、兵法阵法,更需要军队强健的体魄。

  路线图画的再优美和科学再精准,阵法布的再科学,士兵没有力气,没有精神,体力差,照样不成,路线图,阵法是智慧,企业内功是体力,练内功是基础,什么内功,一是创新水平,一是生产效率。不是会排兵布阵就能打胜仗的,还必须你的兵能强壮有力。

  企业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效率上,1创新效率,2生产效率。目前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就是效率,而表征效率的,直接指标,不主观的,客观的指标,就是能耗,能耗是效率的反义词,降耗,表面上是个能源问题,本质上是个效率问题,是个管理指标。

  中国目前把能耗曲解了,表面化了,把他看成了纯粹的技术设备更新、产业升级范畴,真是离题万里,它首先应该是管理效率指标,是管理指标,其次,才是设备能源指标。

  一说要节能降耗,大家就研究如何,淘汰旧设备,觉得这样是节能降耗的主要办法,有的单位说我们的设备很先进了,我们没什么可做的了,错!为什么?因为,管理差才是能耗高的普遍因素。

  我们举个例子:

  假定一个炼钢的企业,开始每炉某种钢铁能耗是10千万/吨,现在我们换了设备节能了,于是我们7千瓦/吨,这是设备对能耗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好了,节能降耗的没的可做了;

  现在换了一任总经理,他懂管理,懂得发挥人的自主性,让人能获得发展的自由,每个人都因此学会了懂得了如何发展自己,焕发了青春:厂子重新调整岗位,现在炼钢的工人、设计技术人员,等等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岗位,找到了发展自己的最好方式,这时候的设计人员,不是为了奖金而去搞设计,是因为他们真喜欢,经过自主创新,炼一炉钢的时间缩短了,效率大大提高,岗位上的工人,也是自己挑选的这个岗位,干的是自己喜欢的事,钱也合适,上班不玩牌了,不闲聊了,每班过去4个人,现在3个人就能干了,效率又提高了,于是,现在每炉钢的能耗变为4千瓦/吨,而这次的提升,就是管理导致的降耗。

  所以,目前国家提倡的节能降耗,在国际上,这主要是个管理指标。

  要解决这个管理问题,根本在文化体系建设。

  为什么?因为所谓文化建设,就是把科学的进步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大众个人的发展观和发展指导,让大众发展的生存的有理论,大众有理论了,不需要控制,就能自由发展,大众干自己喜欢的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了,不是为了生机被迫干了,就主动了,自觉了,效率就提高了。

  进步的主流文化建设起来了,国民素质就提高了,创新就变成了大众自己的自觉的事情,就不需要政府再做更多;反之,国民没有自觉,研究者为了财富去搞科研,那么这时依靠政府投入为主搞创新,永远都不可能成功,因为这种投入往往成了喂狗的包子,成为学者的销售额,和发财手段,此时学者和政府的关系,与菜贩子和市民的关系毫无二致,国家等于消费蔬菜的市民,国家为了科技进步必须投入,而市民为了吃饭,必须购买蔬菜,而研究者就象自由市场的菜贩子,他的兴趣往往不在科研上,而是在经费上,卖菜的心思也不在服务上,主要在销售额上,学者缺乏文化的时候,心态正与菜贩子毫无二致。

  在中国的管理上,一方面还需要注重提高效率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打击不文明的压迫,欺压虐待存在,精神的和肉体的,不同形式的存在着,黑窑厂,和富士康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相同之处的,强迫劳动是向努力制度的倒退,是不可能成为我们向前发展的管理方式的,只有以自由发展为核心的管理,才是能彻底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管理,所以文化是重要的,因为,有文化的人,才具备自由发展的能力。

  学者有文化了,会把科研变成主动的自己的自觉的行为个人发展行为,提升科研效率;工人有文化了,能把工作效率和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把提高效率变成主动自觉的行为,从而提升人工效率。

  总之,文化建设是提升管理的核心,文化是企业和国家的灵魂,没有文化的企业和国家,是行尸走肉。

  只有完成了这两步,中国才能成功的走出去,站着还把钱挣了。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中国电子商会 China Electronics Chamber of Commerce
京ICP备13044805号
电话:010-68256762  E-mail:service@cecc.org.cn
Copyright CECC.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兴六路17号院1号楼3层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55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