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 消
返回

人工智能专利助力提升交通智能化

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2022年12月27日 2171

近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了《AI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赋能数字经济新时代—中国人工智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新基建和交通强国的大背景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市场规模逐步增长,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从量的发展到质的进步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赋能智慧交通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截至2022年9月,我国智慧交通相关AI专利申请共计14万余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约71%,主要涉及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智能云、智能语音和智能推荐等相关技术。报告显示,百度公司、东南大学、腾讯公司智慧交通相关AI专利申请数量均超过1300件,具有相对较强的专利竞争力。高等院校是该领域AI专利主要申请人群体,多所高校相关AI专利申请量超过500件,可见我国高校对智慧交通领域的重视和投入,由于其自身涵盖专业多,综合性强,高校的参与可以为智慧交通领域的后期发展提供全新的维度。

报告显示,依据“创造力”“保护力”“运用力”“竞争力”“影响力”五大指标维度对智慧交通相关AI技术的主要创新主体进行高价值专利及其创新驱动力评价,企业申请人相对具有明显专利竞争力和创造力,足见智慧交通相关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渐向产业端应用转移。较企业申请人来说,科研院所申请人还需在相关领域持续发力,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专利结构。

在企业层面,我国一批互联网和科技企业表现较为突出,专利应用涵盖了计算机视觉、地图数据、事件检测方法等多种AI技术领域,通过技术突破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让交通变得更加智能。百度公司主要关注计算机视觉、地图数据、事件检测方法等多种交通技术领域,并布局智慧交通相关AI专利,近年通过利用专利技术助力交通数字化智能升级,已与多个城市和地区联合开展智能路口改造,缓解当地的拥堵情况,提升当地的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华为公司的专利布局主要围绕智能驾驶、智能汽车、神经网络等多个技术领域,其2019年发布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TrafficGo2.0”,以华为云EI交通智能体为核心,通过感知、认知、诊断、优化、评价五大服务闭环交通治理,已经在多个城市应用推广。腾讯公司围绕智慧高速、智能网联、智慧轨交、智慧民航、智慧物流、智慧港口、城市交通等领域布局了大量专利,其与蜀道集团联合试点了“实时孪生+交通OS”双轮驱智慧高速解决方案,助力智慧高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协同。

在高校创新端,我国一批国内重点高校表现突出,主要涉及安全保障、车路协同、交通治理、智慧运营、地图数据、风险防控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围绕“大交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力,立足智能技术,推进交通学科交叉融合和交通领域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落地应用,共同推进智慧交通建设和“交通强国”工作。同济大学的专利布局方向主要为异智组网、智控系统、边缘设备、异智供需均衡等领域,现已主导服务完成了多个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并建成全国高校首个智能网联汽车交通测评基地,支撑了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示范区、国家智能交通测试基地(无锡)建设和东海大桥智能集卡编队示范运行。东南大学主要围绕智能感知、神经网络、计算机视觉、地图数据等多个技术领域进行专利布局,设立智慧交通本科专业,为持续输出智慧交通职业化人才奠定良好基础,并与华为共建华为-东南大学联合创新实验室,联合开展在智慧公路领域的科研合作,汇聚校企优势资源,加快智能交通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长安大学的专利布局则聚焦“智能+”交通技术研发和“创新+”交通科技平台建设等领域,与百度Apollo在智慧交通科技合作、人才培养、研发成果孵化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打造产学研用平台,推动技术商业化,共同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特别声明:
转载上述内容请注明出处并加链接。上述内容仅代表作者或发布者的观点,与中国电子商会官网的立场无关。如有任何疑问或了解更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4008 900 668 邮箱:service@cecc.org.cn
相关阅读